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卫星通信和宇宙通信论文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单元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2 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研究与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13-15页
第2章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面站的原理和系统组成第15-25页
    2.1 卫星通信第15-17页
        2.1.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第15-16页
        2.1.2 卫星通信频段第16-17页
    2.2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面站第17-22页
        2.2.1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面站组成第17-18页
        2.2.2 便携站天线单元第18-20页
        2.2.3 综合业务终端第20-22页
    2.3 跟踪对星技术第22-24页
        2.3.1 现行卫星跟踪技术第22-23页
        2.3.2 优选的卫星跟踪技术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便携站天线单元设计第25-42页
    3.1 设计输入第25-26页
    3.2 总体布局设计第26-30页
    3.3 伺服传动设计第30-34页
        3.3.1 设计参数第30页
        3.3.2 俯仰机构设计计算第30-33页
        3.3.3 方位机构设计计算第33页
        3.3.4 方位俯仰结构第33-34页
    3.4 整体模型设计第34-35页
    3.5 抗倾覆设计第35-37页
    3.6 接口设计第37-38页
    3.7 底座设计第38-39页
    3.8 双气弹簧机构设计第39-40页
    3.9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天线单元反射面结构强度仿真第42-54页
    4.1 天线反射面的碳纤维结构第42-47页
        4.1.1 夹心材料第42-44页
        4.1.2 碳纤维反射面结构形式第44-45页
        4.1.3 蜂窝夹层板等效理论第45-47页
    4.2 天线反射面及支撑架模型前处理第47-50页
        4.2.1 定义材料属性第47-48页
        4.2.2 网格划分第48-49页
        4.2.3 有限元分析第49-50页
    4.3 结果分析第50-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便携站功放模块热设计及仿真分析第54-66页
    5.1 传热基本原则第54-55页
    5.2 功率放大器热设计第55-58页
        5.2.1 冷却方式选择第55-56页
        5.2.2 热设计计算第56-58页
    5.3 热设计仿真第58-63页
        5.3.1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58-59页
        5.3.2 加载初始条件第59-60页
        5.3.3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60-63页
    5.4 热测试和散热措施总结第63-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9页
    6.1 论文总结第66-68页
    6.2 未来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EPO壳聚糖—明胶水凝胶应用于兔上颌窦提升术的研究
下一篇:炎症环境中雷帕霉素对骨重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