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人类照明的发展简史 | 第10页 |
1.2 白光LED(WLED)的介绍 | 第10-11页 |
1.3 稀土发光材料研究背景及发光原理简介 | 第11-13页 |
1.4 钨/钼酸钆掺杂稀土离子材料简介 | 第13页 |
1.5 钨﹑钼酸盐结构简介 | 第13-14页 |
1.5.1 Gd_2(MoO_4)_3 结构的简单介绍 | 第13-14页 |
1.5.2 Gd_2(WO_4)_3 结构的简单介绍 | 第14页 |
1.6 合成方法的简单介绍及相关优劣分析 | 第14-15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其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7-20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2.1.1 实验主要原料 | 第17-18页 |
2.1.2 主要主要仪器 | 第18页 |
2.2 共沉淀法制备过程 | 第18-19页 |
2.2.1 Gd_(2-x)(MoO_4)_3 :x Eu~(3+)(x=0.1~0.5)的制备 | 第18页 |
2.2.2 Gd_(2-x)(WO_4)_3 :x Eu~(3+)(x=0.1~0.7)的制备 | 第18页 |
2.2.3 Gd_(2-x)(MoO_4)_(3-y)(WO_4)y :x Eu~(3+)(x=0.1~0.7)的制备 | 第18-19页 |
2.3 样品的测试及表征 | 第19-20页 |
2.3.1 结构表征 | 第19页 |
2.3.2 形貌表征 | 第19页 |
2.3.3 发光性能表征 | 第19-20页 |
第三章 Gd_2(MoO_4)_3:Eu~(3+)的制备及表征 | 第20-31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样品的XRD结构分析 | 第20-23页 |
3.3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23-24页 |
3.4 样品的发光性能 | 第24-29页 |
3.4.1 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24-27页 |
3.4.2 样品的色坐标图 | 第27-28页 |
3.4.3 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Gd_2(WO_4)_3:Eu~(3+)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42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样品的XRD结构分析 | 第31-34页 |
4.3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34-35页 |
4.4 样品的发光性质分析 | 第35-40页 |
4.4.1 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35-38页 |
4.4.2 样品的色坐标图 | 第38-39页 |
4.4.3 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Gd_(2-x)(MoO_4)_(3-y)(WO_4)y:x Eu~(3+)的制备及表征 | 第42-54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样品的XRD分析 | 第42-45页 |
5.3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45页 |
5.4 样品的发光性能 | 第45-52页 |
5.4.1 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45-50页 |
5.4.2 样品的色坐标图 | 第50-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六章 Gd_2(MoO_4)_3:Eu~(3+),Gd_2(WO_4)_3:Eu~(3+)和Gd_2(Mo/WO_4)_3:Eu~(3+)三种基质的分析与比较 | 第54-59页 |
6.1 引言 | 第54页 |
6.2 样品的XRD分析 | 第54-55页 |
6.3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55-56页 |
6.4 样品的发光性能 | 第56-57页 |
6.4.1 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56-57页 |
6.4.2 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 | 第5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