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8页 |
一、关联交易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 第8-14页 |
(一) 关联交易概述 | 第8-10页 |
1. 定义 | 第8-9页 |
2. 性质 | 第9-10页 |
(二) 司法审查与公司自治 | 第10-11页 |
1. 公司自治是市场经济效率原则的必然体现 | 第10页 |
2. 交易中的公平与效率之争 | 第10-11页 |
(三) 关联交易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 第11-14页 |
1. 公司内部规制与行政监管存在固有缺陷 | 第11-12页 |
2. 预防不公平关联交易发生 | 第12页 |
3. 弥补立法的不足与滞后 | 第12-13页 |
4. 司法审查是非关联方寻求利益保护的最终救济手段 | 第13-14页 |
二、司法审查的启动 | 第14-18页 |
(一) 启动司法审查的前置程序 | 第14页 |
(二) 启动主体 | 第14-16页 |
(三) 启动时间 | 第16页 |
(四) 相关诉求 | 第16-18页 |
1. 请求法院确认关联交易无效 | 第16-17页 |
2. 请求法院撤销关联交易 | 第17页 |
3. 请求损害赔偿 | 第17-18页 |
三、关联交易司法审查的标准 | 第18-21页 |
(一) 程序审查标准 | 第18-19页 |
1. 披露 | 第18-19页 |
2. 批准 | 第19页 |
(二) 实质审查标准 | 第19-21页 |
1. 商业判断原则 | 第19-20页 |
2. 全面公平原则 | 第20-21页 |
四、我国关联交易司法审查的应有模式 | 第21-26页 |
(一) 我国司法审查模式确立需要考虑的因素 | 第21-22页 |
1.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确立关联交易的司法审查模式 | 第21页 |
2. 关联交易司法审查模式的确立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相适应 | 第21-22页 |
(二) 我国关联交易司法审查模式的最终选择 | 第22-26页 |
1. 程序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 第22-23页 |
2. 我国对关联交易的程序审查标准 | 第23-24页 |
3. 我国对关联交易的实质审查标准 | 第24-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谢辞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