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荷载与结构承载力论文

山丘地形风场特性及对输电塔的风荷载作用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山丘地形风场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现场实测第12-13页
        1.2.2 模型风洞试验第13-14页
        1.2.3 数值模拟第14-15页
    1.3 山丘地形风场对输电塔风荷载作用研究现状第15页
    1.4 各国规范对于山地风场的规定第15-18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山丘地形风场的风洞试验研究第20-52页
    2.1 风洞试验概况第20-23页
        2.1.1 试验模型第20-21页
        2.1.2 试验设备第21-22页
        2.1.3 试验工况第22-23页
    2.2 单个山体风场的风洞试验研究第23-30页
        2.2.1 典型陡坡山体的风场特征第24-27页
        2.2.2 典型缓坡山体的风场特征第27-29页
        2.2.3 山体坡度对山地风场的影响第29-30页
    2.3 峡谷风风场的风洞试验研究第30-47页
        2.3.1 典型陡坡双山前后紧贴排列情况第31-34页
        2.3.2 典型陡坡双山左右紧贴排列情况第34-37页
        2.3.3 山体间距对峡谷风风场的影响第37-42页
        2.3.4 体坡度对峡谷风风场的影响第42-45页
        2.3.5 风向角对峡谷风风场的影响第45-47页
    2.4 风洞试验结果与各国规范比较第47-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3章 山丘地形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第52-90页
    3.1 数值模拟概况第52-55页
        3.1.1 几何建模及网格划分策略第52页
        3.1.2 模拟条件第52-53页
        3.1.3 模拟工况第53-55页
    3.2 单个山体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第55-77页
        3.2.1 典型陡坡山体的风场特征第55-64页
        3.2.2 典型缓坡山体的风场特征第64-71页
        3.2.3 山体地面粗糙度对山地风场的影响第71-74页
        3.2.4 体高度对山地风场的影响第74-75页
        3.2.5 山体坡度对山地风场的影响第75-77页
    3.3 峡谷风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第77-86页
        3.3.1 典型陡坡双山前后紧贴排列情况第77-78页
        3.3.2 典型陡坡双山左右紧贴排列情况第78-79页
        3.3.3 山体间距对峡谷风风场的影响第79-82页
        3.3.4 体坡度对峡谷风风场的影响第82-84页
        3.3.5 风向角对峡谷风风场的影响第84-86页
    3.4 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比较第86-87页
    3.5 本章小结第87-90页
第4章 基于向量式有限元的输电塔风致响应计算第90-104页
    4.1 引言第90页
    4.2 向量式有限元方法简介第90-93页
        4.2.1 向量式有限元法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第90-93页
        4.2.2 向量式有限元法阻尼的施加第93页
    4.3 计算概况第93-96页
        4.3.1 输电塔模型第93-95页
        4.3.2 风场模拟第95-96页
    4.4 向量式有限元与传统有限元的风致响应比较第96-101页
        4.4.1 突加平均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比较第97-98页
        4.4.2 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比较第98-100页
        4.4.3 时间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100-101页
    4.5 输电塔风致倒塌模拟第101-103页
    4.6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5章 山丘地形风场对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影响第104-112页
    5.1 引言第104页
    5.2 基于风洞试验典型山体结果的输电塔风致响应分析第104-108页
    5.3 基于各国规范的输电塔风致响应分析第108-109页
    5.4 丘地形输电塔选址建议第109-111页
    5.5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112-113页
    6.2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作者简历第118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无荧光水基钻井液润滑剂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含聚原油高效破乳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