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正构烷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烷烃污染及修复第11页
    1.2 微生物修复技术第11-16页
        1.2.1 微生物资源及其降解途径第11-13页
        1.2.2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第13-15页
        1.2.3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强化第16-19页
        1.3.1 电场对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强化第16-17页
        1.3.2 营养物质对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强化第17-18页
        1.3.3 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强化第18-19页
    1.4 土壤微生物组成结构的分析技术第19-22页
        1.4.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第19-20页
        1.4.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第20-22页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页
        1.5.2 研究的内容第22-23页
        1.5.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2章 正构烷烃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第25-37页
    2.1 材料第25-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0页
        2.2.1 正十六烷降解菌的富集、分离及筛选第26-27页
        2.2.2 正十六烷降解菌的鉴定第27-28页
        2.2.3 正十六烷测定方法第28-29页
        2.2.4 降解菌的生长及生长条件优化第29-3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2.3.1 正十六烷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能力分析第30-31页
        2.3.2 正十六烷降解菌的鉴定第31-32页
        2.3.3 正构烷烃降解菌的生长及降解特性第32-35页
    2.4 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泥浆生物反应器修复过程降解菌及总细菌变化分析第37-4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42页
        3.1.1 实验材料第37-39页
        3.1.2 实验装置第39-40页
        3.1.3 实验设计第40页
        3.1.4 样品正十六烷含量测定第40页
        3.1.5 外源功能降解菌的跟踪检测第40-4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3.2.1 正十六烷含量测定第42-43页
        3.2.2 外源降解菌的跟踪检测第43-47页
    3.3 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石油污染土壤电动修复过程中细菌组成分析第49-6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9-55页
        4.1.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4.1.2 实验装置第50页
        4.1.3 实验设计第50-51页
        4.1.4 土壤样品烷烃含量测定第51-52页
        4.1.5 土壤脱氢酶活性(DHA)测定第52-53页
        4.1.6 土壤总微生物数量分析第53页
        4.1.7 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第53-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64页
        4.2.1 烷烃降解率分析第55页
        4.2.2 土壤脱氢酶(DHA)活性分析第55-56页
        4.2.3 土壤总微生物数量分析第56-57页
        4.2.4 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第57-64页
    4.3 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AHs污染土壤修复中外源/土著微生物组成变化
下一篇:小鼠骨髓干细胞力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