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论文

公共财政模式比较研究--基于政府与纳税人互动的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导论第12-25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一) 选题背景第12-13页
  (二)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理论综述第14-22页
  (一) 公共财政的内涵第14-16页
  (二) 公共财政与民主财政第16-17页
  (三) 公共财政与纳税人权利第17-20页
  (四) 公共财政一般与公共财政特殊第20-21页
  (五) 国内比较财政研究的概况第21-22页
 三、研究方法第22-23页
  (一) 跨学科研究第22页
  (二) 比较研究第22-23页
  (三)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第23页
  (四)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第23页
 四、主要框架与理论创新第23-25页
  (一) 主要框架第23-24页
  (二) 理论创新第24-25页
第一章 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变迁过程第25-36页
 一、目前学界关于我国公共财政发展阶段划分的论述第25-26页
 二、从政府与纳税人互动角度看我国公共财政发展第26-31页
  (一) 改革之初的财政分权第26-28页
  (二) 纳税人权益的首次提出第28-29页
  (三) 公共财政改革目标的确立第29-31页
 三、我国公共财政改革述评第31-36页
  (一) 政府在财政制度变迁中的主导力量第31-32页
  (二) 政府主导的合理性第32-33页
  (三) 政府主导的弊端第33-36页
第二章 西方主要国家公共财政生成路径第36-45页
 一、英国公共财政生成路径第36-38页
  (一) 《大宪章》的诞生第36-37页
  (二) 议会产生及财政权的转移第37-38页
 二、其他国家公共财政生成路径简要回顾第38-40页
  (一) 法国公共财政生成路径第38-39页
  (二) 美国公共财政生成路径第39-40页
 三、西方公共财政改革述评第40-45页
  (一) 纳税人在财政制度变迁中的主体作用第40-41页
  (二) 制度变迁模型第41-43页
  (三) “行政型”与“互动型”公共财政第43-45页
第三章 两种公共财政模式运行效率比较第45-68页
 一、决策效率比较第45-51页
  (一) 财政决策显性成本比较第45-48页
  (二) 财政决策隐性成本比较第48-51页
 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第51-59页
  (一) 公共支出总量比较第52-54页
  (二) 公共支出结构差异比较第54-59页
 三、监督效率比较第59-66页
  (一) 财政透明度比较第60-62页
  (二) 纳税人财政参与度比较第62-66页
 四、财政运行效率比较述评第66-68页
第四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第68-83页
 一、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发展的新形势第68-73页
  (一) “纳税人”的觉醒第68-71页
  (二) 政府的顺势推动第71-73页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第73-83页
  (一) 纳税人“想”行使权利第74-77页
  (二) 纳税人“敢”行使权利第77-80页
  (三) 纳税人“能”行使权利第80-83页
结论第83-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93-94页
后记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
下一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