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侧指间关节(PIPJ)活动对Ⅰ-Ⅱ区伸肌腱张力影响的解剖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解剖学研究 | 第13-26页 |
1.1 实验标本 | 第13页 |
1.2 实验器材 | 第13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13-16页 |
1.3.1 解剖前准备 | 第13页 |
1.3.2 研究人员测量结果一致性检验 | 第13页 |
1.3.3 远侧指间关节最大屈曲角度的测量 | 第13-14页 |
1.3.4 测量肌腱断端间隙变化 | 第14-15页 |
1.3.5 观察指背侧伸肌腱结构及运动特点 | 第15-16页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16页 |
1.5 结果 | 第16-18页 |
1.5.1 研究人员一致性检验 | 第16页 |
1.5.2 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对远侧指间关节影响 | 第16-18页 |
1.5.3 肌腱断端间隙变化 | 第18页 |
1.6 讨论 | 第18-24页 |
1.6.1 指背侧伸肌腱的解剖特点 | 第18-21页 |
1.6.2 远、近侧指间关节的解剖特点 | 第21页 |
1.6.3 指间关节活动对伸肌腱的影响 | 第21-22页 |
1.6.4 Ⅰ-Ⅱ区伸肌腱损伤治疗固定指位的选择 | 第22-24页 |
1.7 课题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第2章 临床研究 | 第26-32页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26页 |
2.2 一般资料 | 第26页 |
2.3 治疗方法 | 第26页 |
2.4 指间关节屈伸测量及疗效评定 | 第26-27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27页 |
2.6 结果 | 第27-28页 |
2.7 讨论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第3章 综述 外伤性锤状指研究进展 | 第32-43页 |
3.1 指伸肌腱(I-Ⅱ区)的解剖 | 第32页 |
3.2 锤状指损伤机制 | 第32-33页 |
3.3 锤状指分型 | 第33-34页 |
3.4 锤状指临床表现及诊断 | 第34页 |
3.5 锤状指治疗 | 第34-38页 |
3.5.1 保守治疗 | 第35-36页 |
3.5.2 手术治疗 | 第36-38页 |
3.6 并发症 | 第38-39页 |
3.7 康复训练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附录A 远侧指间关节最大被动屈曲角度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附录B 远侧指间关节欠伸及主被动屈曲角度统计分析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