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2 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1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 第17页 |
1.4.2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 | 第17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 第18-42页 |
2.1 我国医药制造业投入产出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2.1.1 投入现状 | 第18-21页 |
2.1.2 产出现状 | 第21-24页 |
2.2 指标选取及处理 | 第24-27页 |
2.2.1 指标选取 | 第24页 |
2.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4-27页 |
2.3 模型设定 | 第27-30页 |
2.3.1 DEA模型 | 第27-28页 |
2.3.2 CCR模型 | 第28页 |
2.3.3 BBC模型 | 第28-29页 |
2.3.4 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29-30页 |
2.4 技术创新效率静态分析 | 第30-34页 |
2.4.1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静态分析 | 第31-33页 |
2.4.2 三大子行业技术创新效率静态分析 | 第33-34页 |
2.5 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分析 | 第34-41页 |
2.5.1 24 个省市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分解 | 第34-39页 |
2.5.2 三大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 | 第39-41页 |
2.5.3 三大子行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 | 第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9页 |
3.1 定性分析 | 第42-44页 |
3.1.1 内部影响因素 | 第42页 |
3.1.2 外部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3.2 测度指标选取 | 第44-45页 |
3.3 实证分析 | 第45-48页 |
3.3.1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3.3.2 模型设定 | 第45-46页 |
3.3.3 计量检验 | 第46-47页 |
3.3.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国外医药制造业创新研发策略 | 第49-53页 |
4.1 美国模式 | 第49-50页 |
4.1.1 研发的高投入 | 第49页 |
4.1.2 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 第49-50页 |
4.1.3 高强度的专利保护 | 第50页 |
4.2 日本模式 | 第50-51页 |
4.2.1 从引进到自主开发的研发策略 | 第50-51页 |
4.2.2 国际化策略 | 第51页 |
4.3 印度模式 | 第51-52页 |
4.3.1 制药外包加速创新发展 | 第51-52页 |
4.3.2 合作研发与海外研发实现优势互补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5.1 加大资金投入,仿创结合以积累资本 | 第53页 |
5.2 提高研发人员效用,减少人力资源闲置 | 第53-54页 |
5.3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与政策支持 | 第54-55页 |
5.3.1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 | 第54页 |
5.3.2 加强政府财政政策支持 | 第54-55页 |
5.3.3 强化专利保护政策 | 第55页 |
5.4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药研发决策程序 | 第55-56页 |
5.5 统筹对外开放和市场保护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