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CL滤波器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4页 |
| 1.1 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1.1.1 谐波问题及其危害 | 第7页 |
| 1.1.2 谐波的抑制方法 | 第7-8页 |
| 1.2 有源电力滤波器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 1.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及拓扑结构 | 第8-10页 |
| 1.2.2 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4 LCL滤波器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2 LCL滤波器参数设计 | 第14-24页 |
| 2.1 LCL滤波器数学模型 | 第14-15页 |
| 2.2 LCL滤波器电感的选择 | 第15-21页 |
| 2.2.1 总电感值的选择 | 第15-20页 |
| 2.2.2 电感L_1、L_2的分配关系 | 第20-21页 |
| 2.3 电容C的选择 | 第21页 |
| 2.4 阻尼电阻的选择 | 第21页 |
| 2.5 仿真验证 | 第21-23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LCL滤波器阻尼技术 | 第24-39页 |
| 3.1 无源阻尼方法 | 第24-28页 |
| 3.2 有源阻尼方法 | 第28-30页 |
| 3.2.1 状态变量反馈法的原理 | 第28-29页 |
| 3.2.2 状态变量反馈法的阻尼机制 | 第29-30页 |
| 3.3 离散系统无阻尼时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0-33页 |
| 3.3.1 滞后一拍调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3页 |
| 3.3.2 系统离散域稳定性分析 | 第33页 |
| 3.4 仿真验证 | 第33-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谐波分次检测结合前馈补偿控制 | 第39-47页 |
| 4.1 谐波分次检测结合前馈补偿控制的原理 | 第39-41页 |
| 4.2 谐波分次检测结合前馈补偿控制的实现方法 | 第41-42页 |
| 4.3 仿真验证 | 第42-4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5 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的实现 | 第47-56页 |
| 5.1 系统主电路参数设计 | 第47-48页 |
| 5.1.1 直流侧电压与直流侧电容的选择 | 第47-48页 |
| 5.1.2 主电路IGBT的选择 | 第48页 |
| 5.2 采集电路设计 | 第48-50页 |
| 5.2.1 电压采集电路 | 第48-49页 |
| 5.2.2 过零检测电路 | 第49页 |
| 5.2.3 电流采集电路 | 第49-50页 |
| 5.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保护 | 第50-53页 |
| 5.3.1 启动保护 | 第50-51页 |
| 5.3.2 过流保护 | 第51-53页 |
| 5.3.3 直流侧过压保护 | 第53页 |
| 5.3.4 过温保护 | 第53页 |
| 5.4 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第53-55页 |
| 5.4.1 DSP软件设计 | 第53-54页 |
| 5.4.2 FPGA软件设计 | 第54-55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6 实验验证 | 第56-62页 |
| 6.1 实验平台介绍 | 第56页 |
|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62页 |
| 7.2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7.2.1 结论 | 第62-63页 |
| 7.2.2 展望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附录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