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术语、符号一览表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1.2.1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及在地学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 1.2.2 生态化学计量学与环境因子 | 第13-15页 |
| 1.2.3 热带雨林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试验设计 | 第19-27页 |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19页 |
| 2.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 2.3.1 研究样地选择及设置 | 第20-23页 |
| 2.3.2 样品采集 | 第23页 |
| 2.3.3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 2.4 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热带雨林土壤-叶片-凋落叶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27-52页 |
| 3.1 土壤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27-31页 |
| 3.2 叶片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31-36页 |
| 3.3 凋落叶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36-41页 |
| 3.4 土壤—叶片—凋落叶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耦联关系 | 第41-49页 |
| 3.4.1 雨林类型差异下土壤—叶片—凋落叶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耦联关系313.5 讨论与结论 | 第41-45页 |
| 3.4.2 干湿季差异下 C、N、P 生态化学计量学耦联关系 | 第45-49页 |
| 3.5 讨论与结论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热带雨林土壤—凋落叶—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的海拔梯度效应 | 第52-67页 |
| 4.1 土壤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 | 第52-56页 |
| 4.2 叶片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梯度效应 | 第56-60页 |
| 4.3 凋落叶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梯度效应 | 第60-64页 |
| 4.4 讨论与结论 | 第64-6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致谢 | 第76-7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