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1.1 背景 | 第10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3 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 1.4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5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信贷风险管理基础 | 第15-17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2.1.1 村镇银行的概念与内涵 | 第15页 | 
| 2.1.2 信贷风险 | 第15页 | 
| 2.1.3 信贷风险管理 | 第15-16页 | 
| 2.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16页 | 
| 2.3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2.3.1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 | 第16页 | 
| 2.3.2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量化 | 第16页 | 
| 2.3.3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监测 | 第16页 | 
| 2.3.4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处理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第17-22页 | 
| 3.1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 3.1.1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简介 | 第17页 | 
| 3.1.2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经营情况 | 第17-18页 | 
| 3.1.3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现状 | 第18-19页 | 
| 3.2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 第19-21页 | 
| 3.2.1 信贷业务的运行环境分析 | 第19-20页 | 
| 3.2.2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 第20页 | 
| 3.2.3 信贷风险识别与控制分析 | 第20页 | 
| 3.2.4 风险控制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 3.3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做法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评价 | 第22-25页 | 
| 4.1 调研方法 | 第22页 |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23页 | 
| 4.3 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 第五章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第25-28页 | 
| 5.1 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 5.1.1 贷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第25页 | 
| 5.1.2 信贷管理操作不规范 | 第25页 | 
| 5.1.3 内控制度不健全 | 第25-26页 | 
| 5.2 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 第26-28页 | 
| 5.2.1 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力度不够 | 第26页 | 
| 5.2.2 过分注重业务的发展,“轻”信贷风险管理 | 第26页 | 
| 5.2.3 人员不足且从业经验少 | 第26页 | 
| 5.2.4 政府干预 | 第26-27页 | 
| 5.2.5 外部监管部门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第六章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28-34页 | 
| 6.1 我国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 第28-32页 | 
| 6.1.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第28页 | 
| 6.1.2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 第28-30页 | 
| 6.1.3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 第30-32页 | 
| 6.2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2-34页 | 
| 6.2.1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第32页 | 
| 6.2.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第32页 | 
| 6.2.3 对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启示 | 第32-34页 | 
| 第七章 改进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34-39页 | 
| 7.1 注重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第34页 | 
| 7.1.1 培育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34页 | 
| 7.1.2 树立正确的信贷业绩观 | 第34页 | 
| 7.1.3 加强员工业务素质培训 | 第34页 | 
| 7.2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 | 第34-36页 | 
| 7.2.1 严格落实“三查”制度 | 第34-35页 | 
| 7.2.2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 第35页 | 
| 7.2.3 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 第35-36页 | 
| 7.3 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手段 | 第36-38页 | 
| 7.3.1 强化内控管理 | 第36页 | 
| 7.3.2 改善内部组织结构 | 第36-37页 | 
| 7.3.3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37-38页 | 
| 7.4 优化信贷结构,分散风险 | 第38-39页 | 
| 7.4.1 紧紧围绕重点企业和项目,优化贷款投向 | 第38页 | 
| 7.4.2 加强对贷款大户的风险防范管理 | 第38-39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 8.1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 8.2 研究展望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附录 1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48页 | 
| 附件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