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10kV配网直理敷设电力电缆温度场分析和载流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0-12页
2 电缆结构与敷设方式对建模计算的影响分析第12-19页
    2.1 结构及敷设方式第12-15页
        2.1.1 分类与结构第12-14页
        2.1.2 电缆敷设方式第14-15页
    2.2 建模计算的影响因素第15-18页
        2.2.1 电缆结构的影响第15-18页
        2.2.2 散热方式的影响第18页
    2.3 小结第18-19页
3 电缆载流量的热路模型与分析第19-33页
    3.1 稳态热路模型的建立第19-20页
    3.2 稳态热路的载流量与参数第20-32页
        3.2.1 交流电阻第21-23页
        3.2.2 绝缘损耗第23页
        3.2.3 金属套和屏蔽损耗因数第23-27页
        3.2.4 铠装层损耗因数第27-28页
        3.2.5 热阻的计算第28-30页
        3.2.6 载流量的计算第30-32页
    3.3 计算偏差分析及减小方法第32页
    3.4 小结第32-33页
4 电缆载流量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第33-50页
    4.1 直埋电缆有限元模型第33-40页
        4.1.1 直埋电缆的物理模型第33-35页
        4.1.2 直埋电缆的数学模型第35-36页
        4.1.3 直埋电缆有限元仿真实例第36-40页
    4.2 载流量的影响因素及仿真第40-48页
        4.2.1 环境温度对载流量的影响第40-41页
        4.2.2 土壤热导率对载流量的影响第41-42页
        4.2.3 埋深对载流量的影响第42-43页
        4.2.4 间距对载流量的影响第43-44页
        4.2.5 回填对载流量的影响第44-48页
    4.3 有限元仿真效率的影响因素第48-49页
    4.4 小结第49-50页
5 改进热路模型的提出与验证第50-64页
    5.1 改进热路模型的计算公式第50-54页
    5.2 改进模型的验证与实例分析第54-63页
    5.3 小结第63-64页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 相关计算和仿真数据及程序第69-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Z源不对称逆变器及其SVPWM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双层均衡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