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平等思想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1章 罗尔斯平等思想的背景 | 第14-19页 |
1.1 时代背景 | 第14-15页 |
1.2 理论背景 | 第15-19页 |
1.2.1 古典契约论 | 第15-16页 |
1.2.2 亚里士多德正义论 | 第16-17页 |
1.2.3 功利主义理论 | 第17-19页 |
第2章 罗尔斯平等思想的内容 | 第19-31页 |
2.1 政治权利的平等 | 第19-22页 |
2.1.1 民主的平等 | 第19-20页 |
2.1.2 程序正义的平等 | 第20-21页 |
2.1.3 自由的平等 | 第21-22页 |
2.2 经济权利的平等 | 第22-25页 |
2.2.1 职务、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 第23页 |
2.2.2 改善“最不利者”处境为主旨的实质平等 | 第23-25页 |
2.3 社会权利的平等 | 第25-27页 |
2.3.1 最大最小化规则 | 第25-27页 |
2.3.2 最低社会保障 | 第27页 |
2.4 文化权利的平等 | 第27-29页 |
2.5 代际之间的平等 | 第29-31页 |
2.5.1 社会最低受惠值 | 第29-30页 |
2.5.2 储存原则 | 第30-31页 |
第3章 罗尔斯平等思想的评价 | 第31-35页 |
3.1 罗尔斯平等思想的贡献 | 第31-32页 |
3.1.1 对传统契约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31页 |
3.1.2 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超越 | 第31-32页 |
3.1.3 对人的权利的尊重 | 第32页 |
3.2 罗尔斯平等思想的局限性 | 第32-35页 |
3.2.1 没有解释分配不平等的根源 | 第33页 |
3.2.2 缺乏理论运用的可操作性 | 第33-35页 |
第4章 罗尔斯平等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42页 |
4.1 促进政治生态的优化 | 第35-36页 |
4.1.1 加强“权利”对“权力”的制约 | 第35-36页 |
4.1.2 深化反腐倡廉建设 | 第36页 |
4.2 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 第36-38页 |
4.2.1 推动简政放权区域间的协调 | 第37页 |
4.2.2 保障“减费”和“优惠”依法实现 | 第37-38页 |
4.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38-40页 |
4.3.1 建立城乡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8-39页 |
4.3.2 实现教育服务供给平衡 | 第39-40页 |
4.4 提高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第40-42页 |
4.4.1 合理配置生态产品 | 第40-41页 |
4.4.2 发展绿色技术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成果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