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专利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14-22页 |
一、专利资产证券化基本内涵及梳理 | 第14-15页 |
(一) 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证券化的概述 | 第14-15页 |
(二) 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涵及梳理 | 第15页 |
二、专利资产证券化条件分析 | 第15-18页 |
(一) 专利资产证券化之前提—市场条件 | 第15-16页 |
(二) 专利资产证券化之关键—基础财产 | 第16-18页 |
(三) 专利资产证券化之保障—法律制度 | 第18页 |
三、专利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分析 | 第18-22页 |
(一) 专利资产重组 | 第19页 |
(二) 专利资产信用增级 | 第19-21页 |
(三) 专利资产证券的发行与承销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专利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 | 第22-32页 |
一、专利资产重组风险分析 | 第22-25页 |
(一) 专利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风险 | 第22-24页 |
(二) 专利基础资产转让产生的风险 | 第24-25页 |
(三) 特殊目的机构结构风险 | 第25页 |
二、专利资产信用增级风险分析 | 第25-27页 |
(一) 信用评级的风险 | 第25-27页 |
(二) 信用增级的风险 | 第27页 |
三、专利资产证券的发行与承销风险分析 | 第27-32页 |
(一) 专利资产证券发行风险分析 | 第28-29页 |
(二) 专利资产证券承销风险分析 | 第29-30页 |
(三) 专利资产证券交易风险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专利资产证券化法律监管与风险防范的路径分析 | 第32-40页 |
一、与特殊目的机构有关的法律监管与风险防范的路径模式 | 第32-35页 |
(一) 普通公司模式 | 第32-33页 |
(二) 专门公司模式 | 第33-34页 |
(三) 政府监管下的专门公司模式 | 第34-35页 |
二、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有关的法律监管与风险防范的路径模式 | 第35-37页 |
(一) 强监管模式—以欧盟为主 | 第35-36页 |
(二) 自由放任模式—以美国为主 | 第36-37页 |
三、对证券发行与承销主体有关的法律监管与风险防范的路径模式 | 第37-40页 |
(一) 分散立法模式 | 第37-38页 |
(二) 集中立法模式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专利资产证券化法律监管及风险防范措施 | 第40-50页 |
一、我国专利资产证券化法律监管与风险防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情况 | 第40-42页 |
(一) 我国制定和颁布的与专利资产证券化有关的法律、法规 | 第40-41页 |
(二) 我国制定和颁布与专利资产证券化有关的政策 | 第41-42页 |
二、保证特殊目的机构的特殊性以及受监管性 | 第42-44页 |
(一) 厘清特殊目的机构的性质、成立目的从而确定设立原则 | 第43页 |
(二) 围绕特殊目的机构功能确定设立的具体原则 | 第43-44页 |
(三) 引入日本法律中关于特殊目的机构的监管内容 | 第44页 |
三、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强监管制度 | 第44-47页 |
(一) 加快专利资产信用评级法规体系建设 | 第45-46页 |
(二) 实行淘汰机制 | 第46页 |
(三) 加强信用评级过程的信息披露监管 | 第46页 |
(四) 明确对专利资产信用评级监管部门 | 第46-47页 |
(五) 授权监管机构处罚权 | 第47页 |
四、完善专利资产发行与承销市场信息的公开制度 | 第47-50页 |
(一) 保障信息传播顺畅 | 第47-48页 |
(二) 拓宽投资者信息获取途径 | 第48页 |
(三) 加强信息获取的质量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一、专著类 | 第52-53页 |
二、期刊类 | 第53-54页 |
三、学位论文类 | 第54页 |
四、外文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