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论文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9-12页 |
| ·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2-17页 |
|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 ·生物接触氧化池 | 第19-20页 |
| ·填料选择 | 第19-20页 |
| ·曝气系统 | 第20页 |
| ·人工湿地 | 第20-21页 |
| ·人工湿地的结构 | 第20页 |
| ·填料选择 | 第20页 |
| ·植物选择 | 第20-21页 |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1-23页 |
| ·试验流程 | 第21页 |
| ·试验原水水质 | 第21-22页 |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 ·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组合工艺的启动 | 第23-26页 |
|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启动 | 第23页 |
| ·人工湿地的启动 | 第23-24页 |
| ·组合工艺的过渡性试验 | 第24-26页 |
| 第3章 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尾水的处理效果 | 第26-39页 |
| ·组合工艺连续运行时处理效果 | 第26-34页 |
| ·不同温度及气水比条件下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26-27页 |
| ·不同温度及气水比条件下组合工艺对NH_4~+-N的去除效果 | 第27-29页 |
| ·不同温度及气水比条件下组合工艺对TN的去除效果 | 第29-30页 |
| ·不同温度及气水比条件下组合工艺对TP的去除效果 | 第30-31页 |
| ·不同温度及气水比条件下组合工艺对SS的去除效果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4页 |
| ·组合工艺间歇运行时处理效果 | 第34-38页 |
| ·不同间歇停留时间下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34-35页 |
| ·不同间歇停留时间下组合工艺对NH_4~+-N去除效果 | 第35页 |
| ·不同温度及不同间歇时问下组合工艺对TN的去除效果 | 第35-36页 |
| ·不同间歇停留时间下组合工艺对TP的去除效果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人工湿地内部氮磷空间分布规律 | 第39-43页 |
| ·人工湿地内部氮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39-41页 |
| ·人工湿地内部氮的垂直分布差异 | 第39-40页 |
| ·人工湿地内部氮的沿程分布差异 | 第40-41页 |
| ·人工湿地内部磷的空间分布 | 第41-42页 |
| ·人工湿地内部磷的垂直分布差异 | 第41页 |
| ·人工湿地内部磷的水平分布差异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展望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