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 论文框架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4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 第24-43页 |
2.1 关于研究型大学的界定 | 第24-29页 |
2.2 关于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 | 第29-31页 |
2.3 关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基本原则与理念 | 第31-34页 |
2.4 关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机制 | 第34-42页 |
2.5 对本文的启示 | 第42-43页 |
第3章 中国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挑战 | 第43-60页 |
3.1 研究型大学概念的竞优释义 | 第43-44页 |
3.2 竞优活动的特点 | 第44-47页 |
3.3 研究型大学的竞优特征 | 第47-51页 |
3.4 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召唤研究型大学 | 第51-52页 |
3.5 民族的振兴需要研究型大学 | 第52-54页 |
3.6 研究型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舞台和坚实后盾 | 第54-55页 |
3.7 研究型大学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 第55-5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竞优思想与研究型大学建设 | 第60-72页 |
4.1 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理念 | 第60-61页 |
4.2 竞优与国家教育方针 | 第61-63页 |
4.3 竞优与国家教育指导思想 | 第63-66页 |
4.4 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基本框架 | 第66-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竞优评析方法及其拓展 | 第72-83页 |
5.1 竞优评析的思维逻辑 | 第72-73页 |
5.2 竞优评析方法的研究状况 | 第73-75页 |
5.3 基于线性加权变异的竞优评析方法 | 第75-80页 |
5.4 拓宽使用及派生评价方法 | 第80-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大学评估与研究型大学判定 | 第83-100页 |
6.1 大学评估的指导思想 | 第83-88页 |
6.2 大学评估的内容 | 第88-90页 |
6.3 大学评估及类型判断方式 | 第90-92页 |
6.4 算例演示 | 第92-9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7章 研究型大学教师绩效考核与管理的架构设计 | 第100-114页 |
7.1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考核的现状 | 第100-102页 |
7.2 教师考核的指导思想 | 第102-103页 |
7.3 研究型大学教师考核体系 | 第103-105页 |
7.4 基于个性优势识别的大学教师考核定级方法设计 | 第105-110页 |
7.5 基于考核的师资管理若干对策 | 第110-113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8章 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领军人才的评判 | 第114-131页 |
8.1 领军人才的概念与特点 | 第114-117页 |
8.2 领军人才评判方法设计 | 第117-123页 |
8.3 算例 | 第123-130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4页 |
9.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131-132页 |
9.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132页 |
9.3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和科研情况 | 第153-154页 |
作者简介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