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5页 |
2.1 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17-19页 |
2.1.1 企业 | 第17页 |
2.1.2 企业社会责任 | 第17-19页 |
2.2 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19-21页 |
2.2.1 电力企业特征 | 第19-20页 |
2.2.2 电力企业社会责任 | 第20-21页 |
2.2.3 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 第21页 |
2.3 电力技术的社会价值 | 第21-23页 |
2.3.1 电力企业的核心特点是电力技术的生产与应用 | 第21-22页 |
2.3.2 技术的社会价值与电力技术的社会价值 | 第22-23页 |
2.3.3 电力技术的社会价值是电力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关键所在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电力技术的社会价值分析 | 第25-32页 |
3.1 电力生产过程中技术的社会价值 | 第25-27页 |
3.1.1 生产过程中电力技术的社会正向价值 | 第25-26页 |
3.1.2 电力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 第26-27页 |
3.2 电力传输过程中技术的社会价值 | 第27-29页 |
3.2.1 传输过程中电力技术的社会正向价值 | 第27-28页 |
3.2.2 电力技术在传输过程中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 第28-29页 |
3.3 电力应用过程中技术的社会价值 | 第29-31页 |
3.3.1 应用过程中电力技术的社会正向价值 | 第29-30页 |
3.3.2 电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 第32-40页 |
4.1 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32-34页 |
4.1.1 生产过程中有效发挥电力技术的正向价值 | 第32-33页 |
4.1.2 生产过程中规避电力技术的负面影响 | 第33-34页 |
4.2 传输过程中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34-36页 |
4.2.1 传输过程中有效发挥电力技术的正向价值 | 第34-35页 |
4.2.2 传输过程中规避电力技术的负面影响 | 第35-36页 |
4.3 应用过程中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36-38页 |
4.3.1 应用过程中有效发挥电力技术的正向价值 | 第36-37页 |
4.3.2 应用过程中规避电力技术的负面影响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电力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机制的建构 | 第40-46页 |
5.1 提升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和人员道德素质 | 第40-42页 |
5.1.1 提高全员的责任意识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 第40页 |
5.1.2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塑造优秀队伍 | 第40-41页 |
5.1.3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 打造过硬的管理团队 | 第41页 |
5.1.4 企业家要自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 第41-42页 |
5.2 完善政府对电力企业的监管机制 | 第42-43页 |
5.2.1 抓紧研究统一认识 制定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 | 第42-43页 |
5.2.2 提高官员素质消除腐败 树诚信政府形象 做履行责任表率 | 第43页 |
5.2.3 加强制度建设 设立相关机构 加大监督力度 | 第43页 |
5.3 加强社会对电力企业的监督机制 | 第43-45页 |
5.3.1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监督作用 | 第44页 |
5.3.2 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协会商会的专业监管作用 | 第44页 |
5.3.3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 第44-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