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 1.1 丙酮化学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2 异佛尔酮(IP)的合成方法 | 第12-13页 |
| 1.3 丙酮缩合法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 1.3.1 液相缩合法 | 第13-16页 |
| 1.3.2 气相缩合法 | 第16-25页 |
| 1.4 固体碱催化剂碱性质的调变 | 第25-27页 |
| 1.4.1 金属离子掺杂修饰法 | 第25-26页 |
| 1.4.2 有机官能团嫁接法 | 第26页 |
| 1.4.3 氟改性法 | 第26页 |
| 1.4.4 其它方法 | 第26-27页 |
| 1.5 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1.5.1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 2.1 实验的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30页 |
| 2.2.1 镁铝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29页 |
| 2.2.2 金属掺杂镁铝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29-30页 |
| 2.2.3 KF浸渍改性 | 第30页 |
| 2.2.4 碳杂化的高比表面积氧化物的制备 | 第30页 |
| 2.3 样品的表征 | 第30-31页 |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0页 |
| 2.3.2 红外光谱(FT-IR) | 第30页 |
| 2.3.3 元素分析(XRF) | 第30页 |
| 2.3.4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30页 |
| 2.3.5 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 第30-31页 |
| 2.4 反应评价 | 第31-34页 |
| 2.4.1 反应的工艺流程 | 第31页 |
| 2.4.2 产物的鉴定与分析 | 第31-34页 |
| 3 不同条件下合成的镁铝复合氧化物固体碱(MA)的研究 | 第34-47页 |
| 3.1 沉淀剂种类对M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 3.1.1 不同沉淀剂合成镁铝水滑石前驱体及复合氧化物 | 第34-35页 |
| 3.1.2 沉淀剂种类对MA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2 镁铝比对M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6-40页 |
| 3.2.1 不同镁铝比合成镁铝水滑石前驱体及复合氧化物(MA) | 第37-39页 |
| 3.2.2 镁铝比对MA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3 不同金属掺杂对M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0-43页 |
| 3.3.1 不同金属掺杂合成镁铝水滑石及复合氧化物 | 第41页 |
| 3.3.2 金属掺杂对MA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 3.4 不同掺杂含量对LM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 3.4.1 不同掺杂镧含量合成镁铝水滑石前驱体及复合氧化物 | 第43-44页 |
| 3.4.2 La含量对LMA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KF改性对复合氧化物固体碱催化丙酮缩合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47-55页 |
| 4.1 KF改性条件的优化 | 第47-51页 |
| 4.1.1 浸渍温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1.2 固液比和浓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1.3 浸渍时间的影响 | 第49-51页 |
| 4.2 KF改性不同组成的复合氧化物 | 第51-54页 |
| 4.2.1 不同组成合成KF改性的复合氧化物 | 第51-53页 |
| 4.2.2 不同组成的KF改性样品的催化反应性能 | 第53-5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5 高比表面镁铝复合氧化物MA-H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55-61页 |
| 5.1 碳杂化前体制备MA-H催化剂 | 第55-58页 |
| 5.2 碳杂化前体中碳含量对MA-H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