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2.1 径向流容器流动特性 | 第15-16页 |
1.2.2 分子筛吸附实验研究 | 第16-19页 |
1.2.3 吸附模型的建立 | 第19-23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3-26页 |
第2章 竞争吸附过程中的流动与传热传质模型建立 | 第26-38页 |
2.1 模型建立 | 第26-31页 |
2.1.1 条件假设 | 第26页 |
2.1.2 数学模型 | 第26-30页 |
2.1.3 模型求解相关参数值 | 第30页 |
2.1.4 求解方法 | 第30-31页 |
2.2 模型验证 | 第31-36页 |
2.2.1 单组分气体吸附平衡量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对比 | 第31-34页 |
2.2.2 组分气体竞争吸附穿透时间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对比 | 第34-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径向流吸附器内流动与传热传质过程计算与分析 | 第38-54页 |
3.1 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3.1.1 物理模型 | 第38页 |
3.1.2 网格划分 | 第38-39页 |
3.1.3 初始及边界条件 | 第39页 |
3.1.4 数值求解 | 第39-4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3.2.1 吸附床浓度分布 | 第40-42页 |
3.2.2 吸附床温度分布 | 第42-44页 |
3.2.3 各组分气体的吸附量 | 第44-46页 |
3.3 吸附源项对流场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 导流圆管对流场和浓度场的影响 | 第47-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径向流吸附器流动特性及结构参数优化 | 第54-66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数学模型 | 第54-57页 |
4.3 求解及结构参数优化 | 第57-63页 |
4.3.1 求解 | 第58-59页 |
4.3.2 结构参数优化 | 第59-63页 |
4.4 优化结果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6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66-67页 |
5.3 展望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