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2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1.2.3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2-24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1.5.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新型城镇化 | 第24-25页 |
2.1.2 资源与环境 | 第25-26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2.2.1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第26-28页 |
2.2.2 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约束的经济理论 | 第28-29页 |
2.2.3 生态城市理论 | 第29-30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0-31页 |
3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其与资源环境的耦合特征 | 第31-49页 |
3.1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 第31-38页 |
3.1.1 湖北省城镇化历史进程 | 第31-34页 |
3.1.2 湖北省城镇化现状 | 第34-38页 |
3.2 湖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8-47页 |
3.2.1 湖北省城镇化与自然资源的耦合特征 | 第39-43页 |
3.2.2 湖北省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特征 | 第43-47页 |
3.3 小结 | 第47-49页 |
4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与机遇 | 第49-53页 |
4.1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 | 第49-51页 |
4.1.1 湖北在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格局中承担重要责任 | 第49页 |
4.1.2 湖北在严峻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下发展亟待转型 | 第49页 |
4.1.3 生态环境优势明显,但在城乡发展中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 第49-50页 |
4.1.4 湖北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新型城镇化亟待转型 | 第50页 |
4.1.5 湖北中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多、不集中,不利于资源集约 | 第50页 |
4.1.6 部分地区热衷造城运动,资源浪费严重 | 第50-51页 |
4.2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资源环境机遇 | 第51-53页 |
4.2.1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给湖北新型城镇化带来政策机遇 | 第51页 |
4.2.2 湖北省提出“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 | 第51-53页 |
5 资源环境约束下湖北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 第53-60页 |
5.1 以新型城镇化科学内涵为指导,创新发展理念 | 第53-54页 |
5.1.1 系统理念 | 第53页 |
5.1.2 生态理念 | 第53-54页 |
5.2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理论为指导,科学规划布局 | 第54-56页 |
5.2.1 以构建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城镇资源优势 | 第54-55页 |
5.2.2 以现代产业为支撑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 第55页 |
5.2.3 以优化区域城市结构来增强带动力和辐射力 | 第55-56页 |
5.2.4 以集约化改造重建来提升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 第56页 |
5.3 以湖北省资源环境特色为基础,探索发展模式 | 第56-60页 |
5.3.1 矿产丰富区——资源型城镇 | 第56-57页 |
5.3.2 大城市周边区——特色城郊型城镇 | 第57-58页 |
5.3.3 鱼米之乡——农业型城镇 | 第58页 |
5.3.4 贫困山区——山水宜居型城镇 | 第58页 |
5.3.5 生态保护区——特色旅游型城镇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