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美国公司法对于股东压迫的认定 | 第9-17页 |
(一) 美国司法中认定股东压迫的标准 | 第9-14页 |
1. 合法商事目的原则 | 第9-11页 |
2. 遵循契约原则 | 第11-13页 |
3. 合理期待原则 | 第13-14页 |
(二) 美国理论界关于股东压迫认定标准的讨论 | 第14-17页 |
1. 合同责任的改良 | 第14-16页 |
2. 侵权责任的适用 | 第16-17页 |
二、 美国对股东压迫的救济措施 | 第17-24页 |
(一) 公司解散 | 第17-18页 |
(二) 股权回购 | 第18-22页 |
1. 股权回购的程序 | 第18-20页 |
2. 回购价格的确定 | 第20-21页 |
3. 反向回购 | 第21-22页 |
(三) 其他救济方式 | 第22-24页 |
三、 中国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对股东压迫的救济 | 第24-27页 |
(一) 司法解散 | 第24-25页 |
(二) 股权回购 | 第25-26页 |
(三) 股权转让 | 第26页 |
(四) 股东诉讼制度 | 第26-27页 |
四、 从美国关于股东压迫及其救济的立法与司法看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27-35页 |
(一) 立法观念的转变 | 第28-29页 |
(二) 认定股东压迫的标准 | 第29-32页 |
1. 合理期待原则 | 第29-30页 |
2. 遵循契约原则 | 第30-31页 |
3. 合法商事目的原则 | 第31页 |
4. 既有原则的修正 | 第31-32页 |
(三) 对救济方式的规定 | 第32-35页 |
1. 司法解散 | 第32-33页 |
2. 股权回购 | 第33-34页 |
3. 其他救济方式 | 第34-35页 |
五、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