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6页 |
1.1 引言 | 第17页 |
1.2 一维TiO_2纳米材料 | 第17-19页 |
1.3 一维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9-22页 |
1.3.1 水热法 | 第19-20页 |
1.3.2 溶胶-凝胶法 | 第20-21页 |
1.3.3 气相沉积法 | 第21-22页 |
1.3.4 静电纺丝法 | 第22页 |
1.4 一维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的制备 | 第22-28页 |
1.4.1 金属纳米颗粒-1D 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 | 第23-25页 |
1.4.2 金属氧化物-1D 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 | 第25-26页 |
1.4.3 硫系化合物-1D 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 | 第26-27页 |
1.4.4 复杂化合物-1D 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 | 第27页 |
1.4.5 导电聚合物-1D 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 | 第27-28页 |
1.5 一维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的应用 | 第28-36页 |
1.5.1 光催化 | 第28-31页 |
1.5.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 | 第31-33页 |
1.5.3 传感器 | 第33页 |
1.5.4 电化学能量存储 | 第33-35页 |
1.5.5 催化反应 | 第35-36页 |
1.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第二章 一维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的设计 | 第46-59页 |
2.1 引言 | 第46页 |
2.2 增加一维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活性面 | 第46-48页 |
2.2.1 增大比表面积 | 第47页 |
2.2.2 增加活性面的暴露 | 第47-48页 |
2.3 增强光吸收与拓宽光吸收波段 | 第48-51页 |
2.3.1 增强光吸收 | 第48-49页 |
2.3.2 拓宽光吸收范围至可见光区域 | 第49-50页 |
2.3.3 拓宽光吸收范围至近红外光区域 | 第50-51页 |
2.4 抑制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 | 第51-53页 |
2.4.1 利用肖特基势垒抑制载流子复合 | 第52页 |
2.4.2 利用P-N结效应抑制载流子复合 | 第52-53页 |
2.4.3 利用第二相与基质相半导体能带结构的匹配 | 第53页 |
2.5 根据形貌/微结构设计一维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 | 第53-54页 |
2.5.1 0D/1D 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 | 第53页 |
2.5.2 1D/1D 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 | 第53-54页 |
2.5.3 2D/1D 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 | 第54页 |
2.6 多重异质结构的设计赋予一维TiO_2纳米表面异质结构多项性能的提高 | 第54-56页 |
2.6.1 结构设计 | 第54页 |
2.6.2 功能设计 | 第54-56页 |
2.7 本章结论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三章 CeO_2纳米颗粒/TiO_2纳米带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紫外与可见光催化应用 | 第59-77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59-6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1-74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61-65页 |
3.3.2 紫外与可见光催化活性 | 第65-71页 |
3.3.3 捕获-光催化-释放降解机理 | 第71-74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四章 RuO_2/TiO_2和Ru/TiO_2纳米带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紫外与可见光催化和气相催化应用 | 第77-86页 |
4.1 引言 | 第77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77-7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78-84页 |
4.3.1 结构表征 | 第78-81页 |
4.3.2 液相光催化活性 | 第81-83页 |
4.3.3 气相催化活性 | 第83-84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
第五章 三维(3D)Bi_2MoO_6纳米片/TiO_2纳米带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紫外与可见光催化和光解水制氧应用 | 第86-101页 |
5.1 引言 | 第86-8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7-8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8-98页 |
5.3.1 结构表征 | 第88-91页 |
5.3.2 光催化活性 | 第91-95页 |
5.3.3 光解水活性和光电流响应 | 第95-96页 |
5.3.4 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96-98页 |
5.4 本章结论 | 第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第六章 Bi_2WO_6纳米片和Bi_2WO_6/TiO_2纳米带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太阳光全波段(紫外,可见与近红外)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01-122页 |
6.1 引言 | 第101-102页 |
6.2 富含氧缺陷的Bi_2WO_6纳米片的近红外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02-106页 |
6.2.1 实验过程 | 第102页 |
6.2.2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6页 |
6.3 Bi_2WO_6纳米片/TiO_2纳米带异质结构的太阳光全波段(紫外,可见与近红外)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06-115页 |
6.3.1 实验过程 | 第106-107页 |
6.3.2 结果与讨论 | 第107-115页 |
6.4 Au纳米棒/Bi_2WO_6纳米片异质结构制备 | 第115-120页 |
6.4.1 实验过程 | 第115-116页 |
6.4.2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0页 |
6.5 本章结论 | 第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第七章 氢化TiO_2纳米带,还原TiO_2纳米带和碳量子点/氢化TiO_2纳米带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太阳光全波段(紫外,可见与近红外)光催化与光解水制氢应用 | 第122-144页 |
7.1 引言 | 第122-123页 |
7.2 氢化TiO_2纳米带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23-128页 |
7.2.1 实验过程 | 第123页 |
7.2.2 结果分析 | 第123-128页 |
7.3 NaBH_4还原法制备的还原TiO_2纳米带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28-131页 |
7.3.1 实验过程 | 第128-129页 |
7.3.2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31页 |
7.4 碳量子点/氢化TiO_2纳米带异质结构的太阳光全光谱(紫外可见与近红外)光催化和光解水应用 | 第131-142页 |
7.4.1 实验部分 | 第131-133页 |
7.4.2 结果与讨论 | 第133-142页 |
7.5 本章结论 | 第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4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4-148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44-146页 |
8.2 创新点 | 第146-147页 |
8.3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47-14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8-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附录 | 第153-16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