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文献研究 | 第12-14页 |
1.2.2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框架和内容 | 第14-15页 |
1.3.1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2.1 国际贸易融资理论 | 第16-17页 |
2.1.1 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 | 第16页 |
2.1.2 汇率理论 | 第16页 |
2.1.3 金融创新理论 | 第16-17页 |
2.2 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及优势分析 | 第17-19页 |
2.3 国际贸易融资的类型 | 第19-20页 |
2.4 典型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分析 | 第20-23页 |
第3章 国际贸易融资对银行的影响及风险分析 | 第23-28页 |
3.1 国际贸易融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 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及管理 | 第24-28页 |
3.2.1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来源分析 | 第24-26页 |
3.2.2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分析 | 第26-28页 |
第4章 国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及经验借鉴 | 第28-36页 |
4.1 国外国际贸易融资的起源与发展 | 第28-29页 |
4.1.1 中世纪贸易融资产生 | 第28页 |
4.1.2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 第28页 |
4.1.3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融资的壮大 | 第28-29页 |
4.2 影响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和创新的因素 | 第29-33页 |
4.2.1 融资主体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 | 第29-30页 |
4.2.2 经济贸易环境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3 外部政策及监管环境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4 其它因素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 | 第32-33页 |
4.3 国外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6页 |
4.3.1 国外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成功经验 | 第33-34页 |
4.3.2 对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启示 | 第34-36页 |
第5章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6-43页 |
5.1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 第36-39页 |
5.1.1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经济贸易背景及趋势 | 第36-38页 |
5.1.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特点 | 第38-39页 |
5.2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5.2.1 对国际贸易融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9-40页 |
5.2.2 融资方式以传统为主 | 第40页 |
5.2.3 贸易融资结构不合理 | 第40-41页 |
5.2.4 传统的授信方式已无法支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 第41页 |
5.2.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41页 |
5.2.6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 第41-43页 |
第6章 商业银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及创新 | 第43-54页 |
6.1 商业银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思路 | 第43-45页 |
6.1.1 基于健全产品功能的基础,大力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 | 第43页 |
6.1.2 利用跨境人民币发展的有利时机,创新贸易融资产品,带动相关融资业务发展 | 第43-44页 |
6.1.3 完善贸易融资业务流程 | 第44页 |
6.1.4 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 第44-45页 |
6.1.5 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 第45页 |
6.1.6 加强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 | 第45页 |
6.2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国际贸易融资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 第45-49页 |
6.2.1 运用外汇远期合约和期权等衍生工具规避风险 | 第46-47页 |
6.2.2 运用互换等衍生工具降低国际贸易融资成本 | 第47-49页 |
6.2.3 商业银行运用掉期等衍生工具进行无风险套利 | 第49页 |
6.3 目前银行相关贸易融资类产品案例分析 | 第49-54页 |
6.3.1 规避政策监管类产品 | 第49-51页 |
6.3.2 利用境内外市场不同的汇率差 | 第51页 |
6.3.3 综合产品组合介绍 | 第51-5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