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与现代性 | 第12-17页 |
第一节 现代社会及其特点 | 第12-15页 |
一、现代性的面向 | 第12-13页 |
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 第13-14页 |
三、反思批判性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中国现代社会及其特点 | 第15-17页 |
一、中国现代社会的形成 | 第15-16页 |
二、中国的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的失衡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现代性与本土化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社会保障现代性之制度化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现代性之文化源流 | 第18-21页 |
一、中国社会保障文化源流 | 第18-19页 |
二、中国社会保障现代性历史文化发展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本土文化视角 | 第21-25页 |
一、社会保障文化视角的理论支撑 | 第21页 |
二、本土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 第21-22页 |
三、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导向 | 第22-23页 |
四、本土文化与制度的互动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的现代性表征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公民权利的复醒 | 第26-29页 |
一、人性的观念与人道主义伦理学 | 第26-27页 |
二、公民权利中的基本人权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制度化与制度创新的互生 | 第29-31页 |
一、社会保障制度化纵横 | 第29-30页 |
二、社会保障制度化跟进与创新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心灵”与“四肢” | 第31-34页 |
一、中国社会保障建设高效“四肢”——工具理性的支撑 | 第31-32页 |
二、中国社会保障建设道德的“心灵”——价值理性驱动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现代性之本土化反思 | 第34-46页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之发生背景 | 第35-38页 |
一、宏观背景:全球一体化与社会现代化的要求 | 第35页 |
二、中观背景:中国文化之惯性与文明传承的要求 | 第35-37页 |
三、微观背景:中国的物质现代化与中国社会保障文化建设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之本土性反思 | 第38-46页 |
一、根性的家庭(家族)文化——家庭保障 | 第38-40页 |
二、传统治理格局——纵横差序治理格局 | 第40-42页 |
三、感性的社会生活——社会网络化支持 | 第42-4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6-49页 |
第一节 本土文化自反性基础:文化的多元与文明的归一 | 第46-47页 |
一、文化生态多元共生 | 第46-47页 |
二、文明追求九九归一 | 第47页 |
第二节 文化自反性导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文明化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