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背景、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9-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2 锌液流动的理论模型及锌层厚度数值预测 | 第16-22页 |
| 2.1 锌液的流体力学模型 | 第16页 |
| 2.2 镀锌层厚度数值预测 | 第16-19页 |
| 2.3 镀锌层厚度数值预测验证 | 第19-21页 |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 3 带钢外表锌波纹的研究 | 第22-37页 |
| 3.1 锌波纹形成的机理 | 第22-31页 |
| 3.2 带钢外表镀锌层厚度分布数值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 3.3 带钢外表镀锌层厚度分布数值计算方法验证 | 第32-33页 |
| 3.4 工况对锌波纹的影响 | 第33-36页 |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 4 一般单、双气刀及Coanda单气刀吹锌效果对比研究 | 第37-43页 |
| 4.1 三种气刀对镀锌层厚度的影响对比 | 第37-39页 |
| 4.2 三种气刀对锌波纹的影响对比 | 第39-42页 |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 5 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Coanda双气刀的研究 | 第43-59页 |
| 5.1 不同结构形式的Coanda双气刀简介 | 第43-44页 |
| 5.2 工况对镀锌层厚度的影响 | 第44-55页 |
| 5.3 不同结构形式的Coanda双气刀对锌波纹的影响对比 | 第55-57页 |
| 5.4 小结 | 第57-59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