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处理的复合绝缘子憎水性检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憎水性机理研究 | 第9-10页 |
1.2.2 憎水性检测方法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图像处理和憎水性等级分类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复合绝缘子憎水性图像水迹提取算法 | 第13-33页 |
2.1 憎水性图像特点介绍 | 第13-14页 |
2.2 图像处理过程 | 第14-25页 |
2.2.1 增强对比度 | 第14-17页 |
2.2.2 消除水珠反光 | 第17-22页 |
2.2.3 分割粘连水珠 | 第22-25页 |
2.3 憎水性图像水膜边缘检测 | 第25-32页 |
2.3.1 图像梯度 | 第25-26页 |
2.3.2 常用边缘检测器 | 第26-30页 |
2.3.3 憎水性图像边缘提取 | 第30-32页 |
2.4 总结 | 第32-33页 |
3 复合绝缘子憎水性指示函数的研究 | 第33-61页 |
3.1 绝缘子憎水性检测标准 | 第33-34页 |
3.2 憎水性图像获取工作 | 第34-36页 |
3.2.1 绝缘子样本来源 | 第34-35页 |
3.2.2 喷水设备 | 第35页 |
3.2.3 获取图像 | 第35-36页 |
3.3 憎水性判别方法研究 | 第36-39页 |
3.3.1 表面接触角法 | 第36-37页 |
3.3.2 表面张力法 | 第37-38页 |
3.3.3 喷水分级法 | 第38-39页 |
3.4 憎水性指示函数研究 | 第39-47页 |
3.4.1 灰度熵特征 | 第39-41页 |
3.4.2 种子点统计 | 第41-42页 |
3.4.3 频谱幅值分析 | 第42-44页 |
3.4.4 最大水珠或水膜的面积比 | 第44-45页 |
3.4.5 最大水珠或水膜的形状因子 | 第45-46页 |
3.4.6 改进的形状因子法 | 第46-47页 |
3.5 利用彩色轮增大图像对比度 | 第47-48页 |
3.6 影响改进形状因子法的操作因素 | 第48-55页 |
3.6.1 选区形状及大小的研究 | 第48-51页 |
3.6.2 拍摄角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3.6.3 圆心角的选取 | 第53-55页 |
3.7 憎水性等级分类 | 第55-60页 |
3.7.1 贝叶斯分类器简介 | 第55页 |
3.7.2 验证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 第55-57页 |
3.7.3 图像特征参数提取 | 第57-59页 |
3.7.4 操作过程 | 第59-60页 |
3.7.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页 |
3.8 总结 | 第60-61页 |
4 绝缘子憎水性检测机构及软件界面设计 | 第61-69页 |
4.1 绝缘子憎水性检测机构简介 | 第61-65页 |
4.1.1 摄像头选取 | 第62页 |
4.1.2 光源选择 | 第62-65页 |
4.2 绝缘子憎水性检测软件 | 第65-68页 |
4.2.1 界面及功能介绍 | 第65-68页 |
4.3 总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