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在端口改性碳纳米管中的迁移性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催化剂降低铂使用的方法 | 第9-11页 |
| 1.1.1 使用载体降低Pt的使用 | 第9-10页 |
| 1.1.2 探索含Pt合金作为催化剂 | 第10页 |
| 1.1.3 无Pt的催化剂 | 第10页 |
| 1.1.4 Pt的纳米颗粒的使用 | 第10-11页 |
| 1.2 碳纳米管载体的使用对燃料电池的影响 | 第11-12页 |
| 1.2.1 提高催化剂的性能 | 第11页 |
| 1.2.2 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 第11页 |
| 1.2.3 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 | 第11页 |
| 1.2.4 提高传输能力 | 第11-12页 |
| 1.3 提高燃料电池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 第12-14页 |
| 1.3.1 优化载体 | 第12-13页 |
| 1.3.2 多金属加入催化剂 | 第13页 |
| 1.3.3 定向碳纳米管的使用 | 第13页 |
| 1.3.4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 | 第13页 |
| 1.3.5 使用聚合物 | 第13-14页 |
| 1.4 催化剂与碳纳米管载体的相互影响 | 第14页 |
| 1.4.1 CNT使催化剂粒子更加分散 | 第14页 |
| 1.4.2 CNT直径和层数 | 第14页 |
| 1.4.3 Pt纳米颗粒和载体之间粘合力 | 第14页 |
| 1.5 碳纳米管载体催化剂的合成条件 | 第14-15页 |
| 1.5.1 在超临界流体中 | 第14页 |
| 1.5.2 微波技术的应用 | 第14页 |
| 1.5.3 在酸中处理 | 第14页 |
| 1.5.4 低温等离子体的方法 | 第14-15页 |
| 1.6 碳纳米管的性能研究 | 第15页 |
| 1.6.1 研究衬底与CNT之间性质关系 | 第15页 |
| 1.6.2 碳纳米管用于输运通道 | 第15页 |
| 1.6.3 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吸收 | 第15页 |
| 1.6.4 碳纳米管的存储功能 | 第15页 |
| 1.7 总结 | 第15-17页 |
| 2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17-31页 |
| 2.1 前言 | 第17页 |
| 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简介 | 第17页 |
| 2.3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流程 | 第17-21页 |
| 2.3.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步骤介绍 | 第18页 |
| 2.3.2 分子动力学模拟具体过程分析 | 第18-21页 |
| 2.4 分子动力学模拟参数 | 第21-28页 |
| 2.4.1 力场 | 第21-23页 |
| 2.4.2 电荷赋值 | 第23-24页 |
| 2.4.3 系综 | 第24-25页 |
| 2.4.4 恒压控制方法 | 第25页 |
| 2.4.5 密度及温度统计 | 第25-26页 |
| 2.4.6 恒温技术的控制方法 | 第26-28页 |
| 2.5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应用 | 第28页 |
| 2.6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 2.7 小结 | 第29-31页 |
| 3 碳纳米管改性官能团电量的作用 | 第31-39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碳纳米管影响甲醇溶液质量分数 | 第31-34页 |
| 3.2.1 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 3.2.2 模拟过程 | 第32页 |
| 3.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3.3 官能团带电量的影响 | 第34-37页 |
| 3.4 小结 | 第37-39页 |
| 4 碳纳米管对甲醇在其内部分布的作用 | 第39-49页 |
| 4.1 引言 | 第39页 |
| 4.2 模型的建立及模拟过程 | 第39-40页 |
| 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0-47页 |
| 4.4 小结 | 第47-49页 |
| 5 官能团种类对甲醇扩散的作用 | 第49-59页 |
| 5.1 引言 | 第49-50页 |
| 5.2 模型的建立及模拟计算 | 第50-51页 |
| 5.2.1 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 5.2.2 模拟过程 | 第50-51页 |
| 5.3 模拟结果 | 第51-57页 |
| 5.4 小结 | 第57-59页 |
| 6 结论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 附录 | 第73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3页 |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