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1 学术价值 | 第8页 |
1.1.2 现实价值 | 第8-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1.3.1 重点 | 第10-11页 |
1.3.2 难点 | 第11页 |
1.3.3 创新点 | 第11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顾准粮价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3-22页 |
1.1 客观方面 | 第13-20页 |
1.1.1 农业与农村方面 | 第13-16页 |
(一)国家对农业进行调整与扶植,农业形势不断好转 | 第13-16页 |
(二)粮食与经济作物产量增加 | 第16页 |
1.1.2 建国后我国的粮价政策方面 | 第16-20页 |
(一)统购统销政策 | 第17-18页 |
(二)六十年代前期统购统销政策的调整 | 第18-20页 |
1.2 主观方面 | 第20-22页 |
1.2.1 经济体制对顾准思想的影响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顾准粮价思想的内容 | 第22-38页 |
2.1 粮价保持长期不动的问题 | 第22-27页 |
2.1.1 工农业剪刀差加大,阻碍农业的发展 | 第22-24页 |
2.1.2 减少农业与农民收入 | 第24-25页 |
2.1.3 对工业增产和工业产品价格的影响 | 第25-26页 |
2.1.4 农村收入较少,农业基本建设与购买农用设备资金短缺 | 第26-27页 |
2.2 粮价改革的可行性 | 第27-32页 |
2.2.1 粮食收购价格提高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2.2.2 粮食销售价格提高的可行性 | 第29-32页 |
2.2.3 粮价的提高有助于计划生育 | 第32页 |
2.3 顾准对调高粮价与粮价不变两种方案的对比 | 第32-38页 |
2.3.1 农作物价格与农业增产方面 | 第33-34页 |
2.3.2 财政方面 | 第34-38页 |
第三章 顾准粮价思想的时代结局 | 第38-44页 |
3.1 顾准粮价思想与中央领导人的相关思想和政策方面 | 第38-41页 |
3.1.1 与中央领导人的思想不一致 | 第38页 |
3.1.2 与中央相关政策违背 | 第38-41页 |
3.2 顾准粮价思想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违背 | 第41-42页 |
3.3 顾准粮价思想与人民公社化违背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附录:顾准生平简介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