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9-10页 |
第2章 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制度的基本问题 | 第10-17页 |
2.1 网络银行的定义与新特征 | 第10-12页 |
2.1.1 网络银行定义 | 第10-11页 |
2.1.2 网络银行新特征 | 第11-12页 |
2.2 网络银行一般风险分类 | 第12-13页 |
2.2.1 流动性风险 | 第12页 |
2.2.2 信用风险 | 第12-13页 |
2.2.3 法律风险 | 第13页 |
2.2.4 操作风险 | 第13页 |
2.3 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 | 第13-14页 |
2.4 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价值分析 | 第14-15页 |
2.5 网络银行监管法理学分析 | 第15-17页 |
2.5.1 网络银行监管要保证其秩序性 | 第15页 |
2.5.2 网络银行监管要保证其公平性 | 第15页 |
2.5.3 网络银行监管要保证其安全性 | 第15-17页 |
第3章 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制度现状与缺陷 | 第17-21页 |
3.1 我国网络银行及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7-18页 |
3.1.1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过程 | 第17页 |
3.1.2 我国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7-18页 |
3.2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3.2.1 监管目标不够重视保护客户权益 | 第18-19页 |
3.2.2 监管模式与经营模式不匹配 | 第19页 |
3.2.3 市场准入和退出相关规定存在漏洞 | 第19-20页 |
3.2.4 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0-21页 |
第4章 国外发达国家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分析 | 第21-28页 |
4.1 发达国家网络银行监管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4.1.1 监管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第21页 |
4.1.2 监管机制的多元发展 | 第21页 |
4.1.3 国际监管机构合作日趋密切 | 第21-22页 |
4.2 先进国家网络银行风险监管体系分析 | 第22-25页 |
4.2.1 美国网络银行监管体系 | 第22-24页 |
4.2.2 英国网络银行监管体系 | 第24-25页 |
4.3 发达国家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8页 |
4.3.1 以我国国情来借鉴国外监管体系 | 第25页 |
4.3.2 以法制化监管作为网络银行监管的基础 | 第25-26页 |
4.3.3 监管目标重视客户的利益 | 第26页 |
4.3.4 将市场准入与风险监控作为重点 | 第26-28页 |
第5章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改善建议 | 第28-33页 |
5.1 改善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立法原则 | 第28-29页 |
5.1.1 安全性原则 | 第28页 |
5.1.2 客户利益原则 | 第28页 |
5.1.3 效益原则 | 第28-29页 |
5.1.4 国际性原则 | 第29页 |
5.2 对我国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 | 第29-33页 |
5.2.1 以客户利益为重点目标 | 第29-30页 |
5.2.2 创建监管机构多元网络化监管体系 | 第30-31页 |
5.2.3 对市场的准入和退出规定进行一定的补充 | 第31页 |
5.2.4 完善监管法律体系的初步设想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