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RAFT聚合动力学及相行为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3-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33页
    2.1 聚合物双水相体系第15-19页
        2.1.1 聚合物双水相体系的种类第15页
        2.1.2 聚合物双水相体系的分相机理第15-16页
        2.1.3 水溶性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第16-17页
        2.1.4 聚合物双水相体系的相图第17-19页
    2.2 丙烯酰胺双水相聚合第19-23页
        2.2.1 丙烯酰胺双水相聚合动力学第19-20页
        2.2.2 丙烯酰胺双水相聚合体系的黏度第20-21页
        2.2.3 丙烯酰胺双水相聚合中单体的分配第21页
        2.2.4 双水相聚合的液滴稳定机理第21-23页
    2.3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第23-26页
        2.3.1 RAFT聚合机理第23-24页
        2.3.2 常用水溶性RAFT试剂第24-25页
        2.3.3 丙烯酰胺RAFT聚合第25-26页
    2.4 双水相体系热力学第26-31页
        2.4.1 扩展的NRTL模型第26-30页
        2.4.2 修正的UNIFAC模型第30-31页
    2.5 研究思路第31-33页
3 实验部分第33-41页
    3.1 实验原料及规格第33-34页
    3.2 实验装置第34页
    3.3 实验方法第34-41页
        3.3.1 合成方法第34-36页
        3.3.2 丙烯酰胺转化率测定第36-37页
        3.3.3 聚合过程中液滴形态测定第37页
        3.3.4 聚合体系黏度测定第37页
        3.3.5 组分相互作用表征第37页
        3.3.6 产物分子量及分布测定第37-38页
        3.3.7 三元相图绘制第38-39页
        3.3.8 四元体系组分相分配系数测定第39-41页
4 丙烯酰胺RAFT双水相聚合第41-57页
    4.1 丙烯酰胺RAFT聚合第41-42页
        4.1.1 聚合速率第41页
        4.1.2 产物分子量及分布第41-42页
    4.2 丙烯酰胺RAFT双水相聚合第42-54页
        4.2.1 液滴形态第42-44页
        4.2.2 体系黏度第44-45页
        4.2.3 聚合过程中两相中各组分的浓度第45-47页
        4.2.4 各因素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第47-53页
        4.2.5 各因素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第53-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7页
5 聚丙烯酰胺双水相体系的相行为第57-65页
    5.1 H_2O-PEG-PAM三元双水相体系的相图第57-60页
        5.1.1 三元相图绘制方法比较第57页
        5.1.2 PAM分子量对相图的影响第57-59页
        5.1.3 PEG分子量对相图的影响第59页
        5.1.4 平衡温度对相图的影响第59-60页
        5.1.5 相图对丙烯酰胺RAFT双水相聚合相行为的指导作用第60页
    5.2 H_2O-PEG-PAM-AM四元双水相体系各组分的相分配第60-64页
        5.2.1 PEG浓度对相分配的影响第61页
        5.2.2 PEG分子量对相分配的影响第61-62页
        5.2.3 PAM分子量对相分配的影响第62-63页
        5.2.4 温度对相分配的影响第63-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6 扩展的NRTL模型对PAM-PEG双水相体系相行为的预测第65-77页
    6.1 AM RAFT双水相聚合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第65-67页
    6.2 计算方法第67-68页
        6.2.1 纯组分参数计算第67页
        6.2.2 非任意性因子α第67-68页
        6.2.3 模型参数求取第68页
        6.2.4 液液平衡组成求取第68页
        6.2.5 关联和预测结果表达第68页
    6.3 扩展的NRTL方程对三元相图的预测第68-71页
        6.3.1 三元体系中扩展的NRTL方程参数第68-70页
        6.3.2 预测各因素对三元体系相图的影响第70-71页
    6.4 扩展的NRTL模型对四元双水相体系各组分相行为的预测第71-76页
        6.4.1 四元体系中扩展的NRTL模型参数第72页
        6.4.2 预测各因素对四元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第72-75页
        6.4.3 预测聚合过程中的相分配第75-76页
    6.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作者简介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球形硅基有机—无机杂化硼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下一篇:氧化铝中空纤维上ZIF-8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