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序跋文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9页 |
0.1 序跋释义 | 第8-11页 |
0.2 钟惺序跋文界定与形制特征 | 第11-14页 |
0.3 钟惺序跋文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0.4 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 钟惺序跋文的内容 | 第19-35页 |
1.1 诗文谈论 | 第19-26页 |
1.1.1 敢于突破,不循陈法 | 第19-21页 |
1.1.2 摒弃虚假,追求真情 | 第21-23页 |
1.1.3 补正轻浅,强调深厚 | 第23-25页 |
1.1.4 另辟蹊径,崇尚清幽 | 第25-26页 |
1.2 亲情友谊 | 第26-29页 |
1.2.1 寄语友朋,衷情款款 | 第27-28页 |
1.2.2 笔赠亲人,情深语苦 | 第28-29页 |
1.3 世事雅趣 | 第29-33页 |
1.3.1 志于行道,世事沧桑 | 第29-32页 |
1.3.2 倾情艺术,雅尚诗酒 | 第32-33页 |
1.4 禅旨领悟 | 第33-35页 |
2 钟惺序跋文的风格及审美意蕴 | 第35-46页 |
2.1 简约精警,不拘一格 | 第35-37页 |
2.2 平淡蕴藉,流畅自如 | 第37-40页 |
2.3 深情奥旨,情理兼具 | 第40-43页 |
2.4 表达丰富,手法多样 | 第43-46页 |
3 钟惺序跋文的地位和价值评价 | 第46-51页 |
3.1 钟惺序跋文在其散文中的地位 | 第46-48页 |
3.1.1 数量多 | 第46页 |
3.1.2 内容广 | 第46-47页 |
3.1.3 添异彩 | 第47-48页 |
3.2 钟惺序跋文的价值评价 | 第48-51页 |
3.2.1 承前统 | 第48-49页 |
3.2.2 发真识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