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洛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植被蒸散发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2.4 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2 研究区数据及理论方法 | 第20-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2.2 数据收集介绍 | 第21-22页 |
2.2.1 研究区流域边界及河道数据 | 第21页 |
2.2.2 MODIS数据 | 第21页 |
2.2.3 气象站数据 | 第21-22页 |
2.2.4 土地利用数据 | 第22页 |
2.3 数据预处理 | 第22-24页 |
2.3.1 DEM数据处理流程 | 第22-23页 |
2.3.2 MODIS影像处理 | 第23页 |
2.3.3 气象数据预处理 | 第23页 |
2.3.4 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 | 第23-24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4.1 MOD16产品精度验证方法 | 第24页 |
2.4.2 时空演变的指标评估方法 | 第24-25页 |
2.4.3 相关性的指标评估方法 | 第25-26页 |
3 北洛河流域气候因子的时空格局演变 | 第26-41页 |
3.1 平均气温的时空特征 | 第26-30页 |
3.1.1 平均气温空间分布 | 第26-27页 |
3.1.2 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空间分布 | 第27-29页 |
3.1.3 平均气温时间变化 | 第29-30页 |
3.2 降水量的时空特征 | 第30-35页 |
3.2.1 降水量空间分布 | 第30-32页 |
3.2.2 降水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 | 第32-33页 |
3.2.3 降水量时间变化 | 第33-35页 |
3.3 太阳辐射的时空特征 | 第35-39页 |
3.3.1 太阳辐射空间分布 | 第35-36页 |
3.3.2 太阳辐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 | 第36-38页 |
3.3.3 太阳辐射时间变化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北洛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时空格局变化 | 第41-57页 |
4.1 植被蒸散发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 第41-47页 |
4.1.1 MOD16-ET数据精度验证 | 第41-42页 |
4.1.2 ET时间变化特征 | 第42-43页 |
4.1.3 ET空间变化特征 | 第43-45页 |
4.1.4 ET变化特征 | 第45-46页 |
4.1.5 结论 | 第46-47页 |
4.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 第47-52页 |
4.2.1 NPP年际变化特征 | 第47-49页 |
4.2.2 NPP空间变化特征 | 第49页 |
4.2.3 NPP变化特征 | 第49-51页 |
4.2.4 结论 | 第51-52页 |
4.3 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 第52-56页 |
4.3.1 WUE空间分布 | 第52-53页 |
4.3.2 WUE整体年际变化趋势 | 第53-54页 |
4.3.3 WUE年际变化趋势空间分布 | 第54-55页 |
4.3.4 结论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北洛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57-65页 |
5.1 气温与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60页 |
5.2 降水与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62页 |
5.3 太阳辐射与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