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大气氮素沉降及其相关概念 | 第8-13页 |
1.1.1 大气氮沉降概念 | 第8页 |
1.1.2 大气氮沉降来源及其源解析方法 | 第8-10页 |
1.1.3 大气氮沉降影响因素 | 第10页 |
1.1.4 大气氮素沉降的临界负荷 | 第10页 |
1.1.5 大气氮素沉降的生态环境效应 | 第10-12页 |
1.1.6 大气酸沉降 | 第12页 |
1.1.7 酸雨的危害 | 第12-13页 |
1.2 大气氮素沉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2.2.1 布点和样品采集 | 第18-20页 |
2.2.2 样品分析 | 第20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0-22页 |
3 区域降水酸度和降雨量特征 | 第22-25页 |
3.1 区域降水酸度特征 | 第22-23页 |
3.2 区域降雨量特征 | 第23-25页 |
4 区域无机态氮浓度和氮沉降通量特征 | 第25-36页 |
4.1 区域降水无机氮浓度特征 | 第25-31页 |
4.1.1 氮浓度分布频率 | 第25-27页 |
4.1.2 氮浓度月变化 | 第27-29页 |
4.1.3 氮浓度季节变化 | 第29-31页 |
4.2 无机态氮沉降通量特征 | 第31-36页 |
4.2.1 氮沉降的干湿季通量和年沉降通量 | 第31-35页 |
4.2.2 氮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 | 第35-36页 |
5 氮沉降来源及影响分析 | 第36-42页 |
5.1 基于NH_4~+-N/NO_3~--N法判断来源 | 第36-37页 |
5.2 气团后向轨迹法 | 第37-39页 |
5.3 离子相关性分析 | 第39-4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6.1 结论 | 第42页 |
6.2 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52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