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水稻在全球及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重要地位 | 第10页 |
1.2 水稻冷害 | 第10-13页 |
1.3 植物抗寒的生理生化基础 | 第13-15页 |
1.3.1 细胞膜系统与植物耐冷性 | 第13-14页 |
1.3.2 渗透调节与植物耐冷性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关于水稻耐冷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RNAi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第16-17页 |
1.5.1 RNAi的分子作用机理 | 第16页 |
1.5.2 RNAi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1.6 OrCr1与OrCr2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7 该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 第17-19页 |
1.7.1 本研究的背景 | 第17页 |
1.7.2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3页 |
2.1 材料 | 第19-21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2.1.2 菌株与质粒载体 | 第19页 |
2.1.3 培养基成分 | 第19-20页 |
2.1.4 常用试剂 | 第20-21页 |
2.1.5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33页 |
2.2.1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21-25页 |
2.2.2 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25-26页 |
2.2.3 OrCr1/2 基因RNAi干扰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 | 第26-27页 |
2.2.4 水稻日本晴的遗传转化 | 第27-29页 |
2.2.5 转基因植株鉴定 | 第29页 |
2.2.6 OrCr1与OrCr2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 第29-31页 |
2.2.7 转基因植株表型鉴定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4页 |
3.1 OrCr1与OrCr2基因干扰片段的克隆 | 第33-34页 |
3.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8页 |
3.3 PBS-OrCr1/2 表达载体对农杆菌EHA105的转化 | 第38-39页 |
3.4 水稻日本晴的遗传转化 | 第39-40页 |
3.5 水稻日本晴OrCr1/2-RNAi植株的分子鉴定 | 第40-41页 |
3.6 T_1代干扰表达转基因苗的潮霉素抗性鉴定 | 第41-43页 |
3.7 T_0代植株RNA水平上的表达量检测 | 第43-44页 |
3.8 低温恢复生长法测定转OrCr1/2 基因水稻的存活率 | 第44-45页 |
3.9 转OrCr1与OrCr2基因RNAi日本晴植株T_0代再生苗耐冷性的生理分析263.9.1 冷处理前后电解质渗漏率的变化 | 第45-52页 |
3.9.2 冷处理前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47-48页 |
3.9.3 冷处理前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48-51页 |
3.9.4 光化学效率的变化 | 第51-52页 |
3.10 T_0代OrCr1与OrCr2基因RNAi日本晴植株非逆境条件下的表型分析 | 第52-54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4-56页 |
4.1 讨论 | 第54-55页 |
4.1.1 OrCr1和OrCr2可认为是两个新的水稻耐冷相关基因 | 第54-55页 |
4.2 初步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