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有组织犯罪证据收集及审查认定研究

内容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引言第14-18页
    一、有组织犯罪证据收集及审查认定的研究缘起第14-15页
    二、有组织犯罪证据收集及审查认定的研究意义第15页
    三、国内外有组织犯罪证据收集及审查认定问题研究的现状及特点第15-18页
第一章 概述第18-34页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的危害性及其扩张趋势第18-23页
        一、有组织犯罪的危害性及现实表现第18-19页
        二、有组织犯罪的危害扩张趋势第19-23页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证据收集及审查认定的特点第23-34页
        一、有组织犯罪特点第23-25页
        二、有组织犯罪证据特点第25-27页
        三、有组织犯罪案件证据体系双重证明功能第27-30页
        四、有组织犯罪证据分类及其分布第30-34页
第二章 有组织犯罪人证类证据收集及注意问题第34-68页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收集人证类证据的特点第34-39页
        一、人证类证据收集数量大、比例高、种类齐全第34-35页
        二、口供收集困难第35-37页
        三、其他人证类证据收集困难且存在程序问题第37-39页
    第二节 人证类证据在有组织犯罪中的特殊证明功能第39-44页
        一、口供对组织性特征的特殊证明功能第39-40页
        二、口供对有组织犯罪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第40-43页
        三、其他人证类证据对非法控制性特征的特殊证明功能第43-44页
    第三节 有组织犯罪人证类证据收集应当注意的问题第44-68页
        一、口供补强规则第44-50页
        二、意见证据规则第50-55页
        三、传闻证据规则第55-62页
        四、非法人证类证据排除规则第62-68页
第三章 有组织犯罪物证类证据收集及注意问题第68-80页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物证类证据及其收集特点第68-75页
        一、物证类证据分类及特点第68-70页
        二、物证类证据收集特点第70-75页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物证类证据收集应当注意的问题第75-80页
        一、全面收集物证类证据及“穷尽规则”的适用第75页
        二、合法收集物证类证据及法定原则第75-77页
        三、物证类证据瑕疵证据及“补正规则”第77-80页
第四章 秘密取证措施在有组织犯罪中的适用第80-96页
    第一节 秘密取证措施在有组织犯罪中的适用概况第81-87页
        一、隐匿身份侦查取证措施适用情况第81-84页
        二、电子监控取证措施适用情况第84-87页
    第二节 隐匿身份侦查取证的证据问题第87-91页
        一、隐匿身份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第87-89页
        二、隐匿身份侦查所获证据的质证问题第89页
        三、隐匿身份人员的拒绝作证权问题第89-90页
        四、隐匿身份取证行为的正当性控制第90-91页
    第三节 电子监控取证的证据问题第91-96页
        一、合法电子监控所获信息材料的证据能力第91-93页
        二、非法电子监控所获信息材料的证据能力第93-96页
第五章 有组织犯罪证据审查认定第96-127页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证据审查认定标准第97-114页
        一、有组织犯罪证据审查认定标准及解读第97-99页
        二、审查认定有组织犯罪案件证据,足以充分证明案件事实第99-102页
        三、有组织犯罪构罪要件均有证据予以充分证明第102-107页
        四、有组织犯罪量刑事实均有证据予以证明第107-110页
        五、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的有组织犯罪案件事实排除合理怀疑第110-114页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证据审查认定规则第114-127页
        一、辩证印证规则第114-116页
        二、经验法则第116-123页
        三、推论规则第123-127页
第六章 构建有组织犯罪证据收集及审查认定相关机制第127-139页
    第一节 构建和完善秘密取证及审查认定的相关机制第127-134页
        一、我国关于有组织犯罪秘密取证措施的立法现状第127-128页
        二、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中秘密取证措施及相关机制存在的问题第128-131页
        三、构建和完善秘密取证措施及审查认定相关机制第131-134页
    第二节 构建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第134-139页
        一、确立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可能性及必要性第134-136页
        二、适用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适用范围第136页
        三、污点证人豁免类型第136-137页
        四、污点证人豁免启动程序及工作机制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西部和贵州韭菜坪土壤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移动端应用视频广告设计与合成交互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