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飞机舵机加载测试平台的多余力抑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多余力抑制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多余力抑制方法 | 第10-11页 |
1.2.2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技术发展 | 第11-12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及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舵机加载测试平台方案设计与建模 | 第14-28页 |
2.1 电动加载系统介绍 | 第14-16页 |
2.1.1 电动加载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 第14-15页 |
2.1.2 基于MATLAB的电动加载系统 | 第15页 |
2.1.3 系统部分技术指标及功能要求 | 第15-16页 |
2.2 电动加载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6-21页 |
2.2.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及类型 | 第16页 |
2.2.2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2.2.3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模型 | 第18-21页 |
2.3 系统辨识模型建立研究 | 第21-27页 |
2.3.1 系统辨识概述 | 第21页 |
2.3.2 系统辨识的方法及步骤 | 第21-23页 |
2.3.3 电动加载系统模型分析 | 第23-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多余力的分析及抑制控制策略研究 | 第28-38页 |
3.1 多余力问题及消除方案 | 第28-29页 |
3.1.1 加载系统多余力的定义 | 第28页 |
3.1.2 加载系统多余力的产生 | 第28-29页 |
3.1.3 加载系统多余力的抑制消除方案 | 第29页 |
3.2 滑膜变结构控制基本原理 | 第29-32页 |
3.2.1 滑膜变结构的定义 | 第29-31页 |
3.2.2 滑膜控制器设计基本方法 | 第31页 |
3.2.3 滑膜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3.3 滑膜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分析 | 第32-34页 |
3.3.1 最佳趋近律的选择 | 第32-33页 |
3.3.2 系统抖振问题的产生及分析 | 第33-34页 |
3.4 基于负载观测器的控制器设计 | 第34-36页 |
3.4.1 负载观测器的设计 | 第34-35页 |
3.4.2 负载观测器的实现 | 第35-36页 |
3.4.3 系统速度环控制器的设计 | 第36页 |
3.5 基于滑膜趋近律的负载跟踪控制器的设计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第38-48页 |
4.1 系统的总体硬件构成 | 第38页 |
4.2 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38-47页 |
4.2.1 DSP最小系统及其外围电路 | 第39-40页 |
4.2.2 控制电源电路 | 第40-41页 |
4.2.3 AD校准及采样调理电路 | 第41-42页 |
4.2.4 模拟给定电路 | 第42-43页 |
4.2.5 光编信号采集电路 | 第43-44页 |
4.2.6 通信电路 | 第44-45页 |
4.2.7 隔离电路 | 第45页 |
4.2.8 保护电路 | 第45-47页 |
4.2.9 指示灯电路 | 第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 第48-54页 |
5.1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 第48页 |
5.2 DSP控制程序 | 第48-50页 |
5.2.1 DSP主循环程序模块 | 第49页 |
5.2.2 初始化子程序模块 | 第49-50页 |
5.3 基于MATLAB的DSP程序代码自动生成 | 第50-52页 |
5.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64页 |
6.1 调试步骤 | 第54-55页 |
6.2 实验结果 | 第55-63页 |
6.3 结论 | 第6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7页 |
7.1 课题工作总结 | 第64页 |
7.2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64-65页 |
7.3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