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与国民经济相互作用研究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1-13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4.2 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2 系统分析理论概述 | 第13-20页 |
| 2.1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2.1.1 系统的性质 | 第13页 |
| 2.1.2 系统的分析 | 第13页 |
| 2.1.3 系统的特征 | 第13-14页 |
| 2.2 铁路运输系统的目标 | 第14-16页 |
| 2.2.1 铁路运输系统适应性模式 | 第14-15页 |
| 2.2.2 铁路运输系统目标层次 | 第15-16页 |
| 2.3 铁路运输系统的特征 | 第16-18页 |
| 2.3.1 铁路运输的优势 | 第16页 |
| 2.3.2 铁路运输的局限性 | 第16-18页 |
| 2.4 铁路运输系统的功能 | 第18-19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3 铁路运输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8页 |
| 3.1 灰色关联理论 | 第20-22页 |
| 3.1.1 灰色系统及灰色关联原理 | 第20页 |
| 3.1.2 关联度的计算步骤 | 第20-22页 |
| 3.2 铁路运输相关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 3.2.1 铁路旅客运输相关因素 | 第22-24页 |
| 3.2.2 铁路货物运输相关因素 | 第24-25页 |
| 3.3 铁路旅客运输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 3.3.1 指标选择 | 第25-26页 |
| 3.3.2 关联度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26页 |
| 3.4 铁路货物运输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 3.4.1 指标选择 | 第26-27页 |
| 3.4.2 关联度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2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4 铁路运输与国民经济相互作用分析 | 第28-40页 |
| 4.1 铁路运输与国民经济间的影响 | 第28-31页 |
| 4.1.1 经济社会发展是动力和目的 | 第28-29页 |
| 4.1.2 铁路运输发展是促进手段 | 第29-31页 |
| 4.2 铁路运输系统运输效率分析 | 第31-35页 |
| 4.2.1 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 4.2.2 基于DEA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第33-35页 |
| 4.3 铁路运输能力适应性分析 | 第35-39页 |
| 4.3.1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 第36-37页 |
| 4.3.2 统计分析 | 第37-39页 |
| 4.3.3 铁路客货运市场分析 | 第3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5 铁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第40-44页 |
| 5.1 加强铁路网建设 | 第40-41页 |
| 5.2 重视铁路运输枢纽合理布局 | 第41页 |
| 5.3 加快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 第41页 |
| 5.4 积极推进铁路运营管理信息化 | 第41-42页 |
| 5.5 加快铁路创新体系的建设 | 第42页 |
| 5.6 推进铁路资产资本化经营 | 第42-44页 |
| 6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9-50页 |
| 详细摘要 | 第50-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