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基于Cortex-A8嵌入式系统的声源定位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技术第14-15页
        1.3.1 基于高分辨率谱估计的声源定位第14页
        1.3.2 基于可控波束形成的声源定位第14-15页
        1.3.3 基于时延估计的声源定位第15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5-18页
第二章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算法的研究第18-44页
    2.1 麦克风阵列信号的模型及拓扑结构第18-21页
        2.1.1 远场模型第18页
        2.1.2 近场模型第18-19页
        2.1.3 麦克风阵列的拓扑结构第19-21页
    2.2 基于时延估计的声源定位原理第21-30页
        2.2.1 基于四元十字阵的声源定位算法第22-24页
        2.2.2 时延估计算法的基本模型第24-25页
        2.2.3 基本互相关法第25-26页
        2.2.4 广义互相关法第26-27页
        2.2.5 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滤波法第27-29页
        2.2.6 多通道加权联合法第29-30页
    2.3 仿真实验第30-42页
        2.3.1 广义互相关算法第32-37页
        2.3.2 多通道加权联合算法第37-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声源定位系统的硬件设计第44-66页
    3.1 系统总体框图第44页
    3.2 最小系统第44-52页
        3.2.1 基于ARM Cortex-A8架构的S5PV210处理器第45-47页
        3.2.2 DDR2 SDRAM第47-49页
        3.2.3 NAND Flash第49-50页
        3.2.4 电源模块第50-51页
        3.2.5 时钟模块第51-52页
        3.2.6 复位电路第52页
    3.3 麦克风阵列模块第52-54页
        3.3.1 麦克风种类选择第52-53页
        3.3.2 麦克风阵元间距第53页
        3.3.3 麦克风阵列的结构第53-54页
    3.4 音频编码解码模块第54-58页
        3.4.1 WM8960电路设计第55-56页
        3.4.2 IIC总线第56-58页
        3.4.3 IIS总线第58页
    3.5 SD卡模块第58-59页
    3.6 USB模块第59-61页
        3.6.1 USB HUB扩展电路第59-60页
        3.6.2 USB OTG接口第60-61页
    3.7 串口模块第61页
    3.8 电源模块第61-64页
        3.8.1 5V电源设计第61页
        3.8.2 3.3V电源设计第61-64页
    3.9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声源定位系统的软件开发第66-86页
    4.1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建第66-70页
        4.1.1 Linux系统简介第66页
        4.1.2 Linux内核体系结构第66-67页
        4.1.3 Linux内核代码结构第67-69页
        4.1.4 Linux内核镜像的制作第69-70页
    4.2 音频驱动程序的移植第70-79页
        4.2.1 高级Linux声音架构第70-71页
        4.2.2 Platform功能和数据解析第71-72页
        4.2.3 Codec功能和数据解析第72-73页
        4.2.4 WM8960芯片的驱动移植第73-79页
    4.3 音频采集程序的设计第79-80页
    4.4 声源定位算法的设计第80-85页
        4.4.1 信号预处理第80-82页
        4.4.2 语音端点检测第82-84页
        4.4.3 时延算法设计第84-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第86-92页
    5.1 测试设备及环境第86-87页
    5.2 测试方法与步骤第87-89页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89-91页
    5.4 误差分析第91页
    5.5 改进方案第91页
    5.6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2-93页
    6.1 工作总结第92页
    6.2 研究展望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开发区矿山地质灾害评价--以青海省海北地区为例
下一篇:碳化钛负载的高效廉价燃料电池纳米催化剂的模拟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