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理统计学的乌孙墓葬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0页 |
第二节 地理与时空框架的厘定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一 历年考古调查与发现 | 第12-1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一)乌孙历史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二)基于考古学方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21-2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墓葬分区及相关文化因素的统计分析 | 第24-56页 |
第一节 墓葬分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相关墓葬的统计与分析 | 第25-56页 |
一 Ⅰ区——特克斯河上游流域 | 第25-28页 |
(一)昭苏县喀拉苏土墩墓 | 第25-27页 |
(二)昭苏县巴斯喀拉苏西土墩墓 | 第27-28页 |
二 Ⅱ区——特克斯河中下游流域 | 第28-31页 |
三 Ⅲ区——巩乃斯河流域 | 第31-39页 |
(一)新源铁木里克古墓群 | 第31-32页 |
(二)较大型墓葬 | 第32-35页 |
(三)一般中小型墓葬 | 第35-39页 |
四 Ⅳ区——喀什河流域 | 第39-46页 |
(一)较大型墓葬 | 第39-41页 |
(二)一般中小型墓葬 | 第41-46页 |
五 Ⅴ区——伊犁河谷地区 | 第46-50页 |
六 周边地区发现的同时期墓葬 | 第50-56页 |
(一)较大型墓葬 | 第50-51页 |
(二)一般小型墓葬 | 第51-56页 |
第三章 墓葬的类型划分 | 第56-95页 |
第一节 特克斯河上游流域 | 第56-60页 |
一 墓葬封堆 | 第56-57页 |
二 墓室 | 第57-59页 |
三 随葬品 | 第59-60页 |
(一)陶器 | 第59页 |
(二)其它随葬品 | 第59-60页 |
四 墓葬的年代关系 | 第60页 |
第二节 特克斯河中下游流域 | 第60-68页 |
一 墓葬封堆 | 第61-63页 |
二 墓室 | 第63-65页 |
三 随葬品 | 第65-66页 |
四 随葬品的摆放位置 | 第66-67页 |
五 墓葬的年代关系 | 第67-68页 |
第三节 巩乃斯河流域 | 第68-76页 |
一 墓葬封堆 | 第68-71页 |
二 墓室 | 第71-73页 |
三 随葬品 | 第73-74页 |
四 随葬品的摆放位置 | 第74-75页 |
五 墓葬的年代关系 | 第75-76页 |
第四节 喀什河流域 | 第76-84页 |
一 墓葬封堆 | 第76-79页 |
二 墓室 | 第79-81页 |
三 随葬品 | 第81-82页 |
四 随葬品的摆放位置 | 第82页 |
五 墓葬的年代关系 | 第82-84页 |
第五节 伊犁河谷地区 | 第84-87页 |
一 墓葬封堆 | 第84-85页 |
二 墓室 | 第85-86页 |
三 随葬品 | 第86页 |
四 墓葬的年代关系 | 第86-87页 |
第六节 周边地区墓葬的类型学分析与研究 | 第87-95页 |
一 墓葬封堆 | 第87-89页 |
二 墓室 | 第89-91页 |
三 随葬品 | 第91-92页 |
四 随葬品的摆放位置 | 第92页 |
五 墓葬的年代关系 | 第92-95页 |
第四章 墓葬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 第95-99页 |
第五章 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特征 | 第99-103页 |
第一节 乌孙国的社会组织结构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乌孙国的经济形态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个人简历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