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论文

蝙蝠宿主中新病毒发现及蝙蝠冠状病毒HKU9受体的探索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2-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第16-90页
    第一章 果蝠冠状病毒GCCDC1鉴定及其特征性p10基因的起源和功能研究第18-58页
        1.1 材料和方法第20-34页
            1.1.1 实验材料第20-23页
            1.1.2 实验方法第23-34页
        1.2 结果第34-53页
            1.2.1 蝙蝠样本检测第34页
            1.2.2 细胞培养与病毒分离第34页
            1.2.3 病毒命名及全基因组测序第34-35页
            1.2.4 病毒全基因组分析第35-41页
            1.2.5 进化分析第41-44页
            1.2.6 呼肠孤病毒p10基因重组到Ro-BatCoV GCCDC1基因组中的证据第44-47页
            1.2.7 Ro-BatCoV GCCDC1亚基因组结构第47-49页
            1.2.8 p10基因是一个功能基因第49-53页
        1.3 讨论第53-58页
    第二章 蝙蝠冠状病毒HKU9 spike蛋白推测的受体结合结构域:Beta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基序的进化第58-80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60-66页
            2.1.1 实验材料第60-61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61-62页
            2.1.3 实验方法第62-66页
        2.2 结果第66-77页
            2.2.1 HKU9-RBD的表达与纯化第66-67页
            2.2.2 HKU9 Spike蛋白结构特征及HKU9-RBD序列特点第67-68页
            2.2.3 HKU9-RBD与SARS-CoV及MERS-CoV受体的结合情况第68-71页
            2.2.4 HKU9-RBD晶体生长条件第71页
            2.2.5 重原子结合试验第71页
            2.2.6 HKU9-RBD晶体结构第71-73页
            2.2.7 Beta冠状病毒中RBD核心亚结构域的结构保守性第73-74页
            2.2.8 同源相互作用模式将外部亚结构域锚定在核心亚结构域上第74-77页
        2.3 讨论第77-80页
    第三章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废弃矿洞中不明原因重症肺炎事件病原学初步调查第80-90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81-83页
            3.1.1 试剂和材料第81页
            3.1.2 样本采集第81页
            3.1.3 样本处理第81页
            3.1.4 核酸提取第81-82页
            3.1.5 引物设计第82-83页
            3.1.6 样本检测第83页
            3.1.7 序列同源与进化分析第83页
        3.2 结果第83-87页
            3.2.1 样本检测第83-85页
            3.2.2 序列同源与进化分析第85-87页
        3.3 讨论第87-90页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第90-126页
    第四章 新发动物源性病原及其对人类的致病性第92-104页
        第一节 新发传染病概念及分类第92页
        第二节 近30年来出现的新发传染病第92-95页
        第三节 新发传染病频发的生态和环境因素第95-99页
        第四节 野生动物在新发传染病跨物种传播中的作用第99-104页
    第五章 蝙蝠与新发传染病第104-114页
        第一节 流感和冠状病毒的跨物种传播第104-105页
        第二节 蝙蝠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第105-109页
        第三节 蝙蝠体内携带的重要病原第109-111页
        第四节 蝙蝠在疾病根除计划中的作用第111-114页
    第六章 新病毒发现技术第114-126页
        第一节 病毒发现的传统方法和技术第114-116页
        第二节 新病毒发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第116-124页
            简并引物PCR检测技术第117-120页
            差减杂交技术第120-121页
            DNA酶处理-序列非依赖性单引物扩增技术(DNase-SISPA)第121-122页
            以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为基础的病毒发现(VIDISCA)第122-124页
        第三节 宏基因组学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42页
全文总结第142-144页
文章发表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烟气吸附剂喷射脱汞协同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下一篇:协作波束成形与多中继物理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