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导论 | 第8-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 英语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 | 第8-9页 |
2. 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9页 |
3. 本人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 英语阅读教学法的发展 | 第10-11页 |
2. 英语阅读障碍的研究 | 第11-13页 |
(三)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五)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六)核心概念 | 第14-15页 |
1. 高中生 | 第14-15页 |
2. 英语阅读 | 第15页 |
3. 阅读障碍 | 第15页 |
(七)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 图式理论 | 第15-16页 |
2. 成就动机理论 | 第16-17页 |
3. 归因理论 | 第17-18页 |
一、高中生英语阅读障碍调查 | 第18-25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18页 |
(二)调查内容 | 第18页 |
(三)调查方式 | 第18页 |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8-25页 |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 第18-21页 |
2.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 第21-25页 |
二、高中生英语阅读障碍归类分析 | 第25-30页 |
(一)语言障碍 | 第25-26页 |
(二)非语言障碍 | 第26-30页 |
1. 背景知识障碍 | 第26页 |
2. 阅读策略和技巧障碍 | 第26-27页 |
3. 阅读习惯的障碍 | 第27-28页 |
4. 阅读心理障碍 | 第28-30页 |
三、高中生英语阅读出现障碍的原因 | 第30-34页 |
(一)学生方面 | 第30页 |
1.阅读的动机弱 | 第30页 |
2.消极的归因 | 第30页 |
(二)教师方面 | 第30-34页 |
1.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未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 第30-31页 |
2.未能正确把握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 | 第31-32页 |
3.未能充分开发利用阅读资源,扩充学生背景知识 | 第32页 |
4.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 第32页 |
5.缺乏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 第32-33页 |
6.缺乏对学生阅读心理的关注 | 第33-34页 |
四、高中生英语阅读障碍的化解对策 | 第34-43页 |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动机 | 第34页 |
(二)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 第34-35页 |
(三)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阅读” | 第35-36页 |
1. 课前让学生主动参与,扩展阅读背景知识 | 第35-36页 |
2. 课中问题启发思考,促进学生推理判断 | 第36页 |
3.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协作能力 | 第36页 |
(四)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基本功,使学生“能读” | 第36-38页 |
1. 词汇的训练 | 第36-37页 |
2. 语法的训练 | 第37-38页 |
(五)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扩充学生知识背景,使学生“广读” | 第38-39页 |
(六)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使学生“易读” | 第39-40页 |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善读” | 第40-41页 |
1. 培养学生成组视读的习惯 | 第40页 |
2. 培养学生猜测词义和推测句义的习惯 | 第40-41页 |
3.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习惯 | 第41页 |
(八)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心理,扫除心理障碍,使学生“乐读”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1 | 第49-51页 |
附录2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