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信用卡 | 第18页 |
2.1.2 信用卡逾期 | 第18-19页 |
2.1.3 信用卡违约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3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用卡违约现状及原因 | 第23-29页 |
3.1 商业银行信用卡违约现状 | 第23-25页 |
3.1.1 发卡情况 | 第23页 |
3.1.2 消费情况 | 第23-24页 |
3.1.3 违约情况 | 第24-25页 |
3.2 商业银行信用卡违约原因 | 第25-29页 |
3.2.1 外部原因 | 第25-26页 |
3.2.2 银行内部原因 | 第26页 |
3.2.3 持卡人自身特征原因 | 第26-29页 |
第四章 信用卡违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29-36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4.2 影响因素选取及指标量化 | 第29-30页 |
4.3 违约影响因素分类命名 | 第30-34页 |
4.3.1 因子分析法适用性检验 | 第30-31页 |
4.3.2 提取因子 | 第31-33页 |
4.3.3 因子命名 | 第33-34页 |
4.4 基于probit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4.4.1 模型设定 | 第34页 |
4.4.2 模型估计与检验 | 第34页 |
4.4.3 因素影响强度和方向 | 第34-35页 |
4.4.4 违约客户的分类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36-4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6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36-40页 |
5.2.1 加强客户稳定性考察,实现信用卡业务平稳发展 | 第36-37页 |
5.2.2 注重客户经济实力识别,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 第37-38页 |
5.2.3 增强客户还款意愿,减少损失发生 | 第38-39页 |
5.2.4 加大催收力度,加强事后机制建设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