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振镜扫描的结构光三维摄像测量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研究内容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结构光的国内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2 振镜扫描器的国内发展现状第11-12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振镜扫描的结构光三维摄像测量系统整体结构设计第14-20页
    2.1 振镜扫描的结构光的三维摄像测量系统的构成第14-15页
    2.2 结构光三维摄像测量的基本原理第15-16页
    2.3 二维激光振镜扫描系统的基本原理第16-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二维激光振镜扫描系统的建立第20-33页
    3.1 二维振镜扫描系统的硬件构成与选型第20-24页
        3.1.1 驱动器硬件电路构成第20-21页
        3.1.2 激光器的选用第21-22页
        3.1.3 扫描振镜的选用第22-23页
        3.1.4 CCD视觉传感器的选用第23-24页
    3.2 振镜扫描系统的光学设计第24-29页
        3.2.1 扩束镜第25-26页
        3.2.2 聚焦透镜第26-27页
        3.2.3 二维振镜扫描的光学系统建立第27-29页
    3.3 二维振镜控制系统设计第29-32页
        3.3.1 振镜电路的传递函数第29-30页
        3.3.2 振镜扫描系统的插补算法第30-32页
        3.3.3 误差补偿技术第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三维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第33-44页
    4.1 三维测量系统总体软件结构第33-34页
    4.2 三维测量系统的标定第34-38页
        4.2.1 测量系统结构光的标定第34-35页
        4.2.2 CCD视觉传感器的标定第35-38页
    4.3 驱动器底层驱动软件设计第38-40页
    4.4 振镜扫描系统控制软件设计第40-41页
    4.5 三维图像显示软件设计第41-42页
    4.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第44-48页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第44-45页
    5.2 系统的测量第45-47页
    5.3 系统误差来源分析第47页
    5.4 本章总结第47-48页
第六章 总结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世纪大陆犯罪片中的反面人物塑造--兼论剧本《昨日之罪》的创作实践
下一篇:论纪录片创作中的细节运用--以毕业作品《深山里的麻风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