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认知任务下的脑电动力学分析

中文摘要第3-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脑电的生理基础第13-16页
        1.2.1 神经元电活动第13-14页
        1.2.2 脑电信号的产生和脑电图波形的分类第14-16页
    1.3 常用的脑电分析方法概述第16-26页
        1.3.1 概述常见脑电伪迹和滤除方法第17-18页
        1.3.2 时频域分析方法第18-20页
        1.3.3 非线性分析方法第20-25页
        1.3.4 脑电信号的分类与特征值提取第25-26页
    1.4 符号动力学分析方法概述第26-29页
        1.4.1 符号动力学简介第26-27页
        1.4.2 常用符号化方法总结第27-29页
    1.5 本文工作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40页
第二章 基于分立导联特征的拓扑图分析第40-59页
    2.1 实验背景和目的第40页
    2.2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第40-42页
        2.2.1 实验设计第40-41页
        2.2.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第41-42页
    2.3 方法理论第42-45页
        2.3.1 样本熵第42页
        2.3.2 符号化样本熵第42-44页
        2.3.3 节律相对能量第44页
        2.3.4 差异拓扑图分析第44-45页
    2.4 结果分析第45-54页
        2.4.1 仿真数据分析第45-46页
        2.4.2 样本熵与符号化样本熵用于EEG信号分析第46-50页
        2.4.3 相对节律能量拓扑图分析EEG第50-51页
        2.4.4 分析闭眼状态EEG第51-54页
        2.4.5 相图分析EEG时间序列第54页
    2.5 结果讨论第54-55页
        2.5.1 从物理性质讨论第55页
        2.5.2 从生理角度讨论第55页
    2.6 小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第三章 工作记忆任务下的脑连接拓扑图的研究第59-76页
    3.1 工作记忆的研究背景第59-61页
    3.2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第61-63页
        3.2.1 实验设计第61-62页
        3.2.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第62-63页
    3.3 方法理论第63-65页
        3.3.1 EEG中的Pearson相关第63页
        3.3.2 替代数据第63-64页
        3.3.3 连接强度和节点连接度的定义第64页
        3.3.4 脑连接拓扑图第64-65页
    3.4 结果分析第65-71页
        3.4.1 替代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第65-66页
        3.4.2 EEG分析结果第66页
        3.4.3 脑连接变化拓扑图第66-69页
        3.4.4 测试组平均拓扑图的变化第69-71页
    3.5 小结与讨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第四章 延时符号化联合熵研究大脑活动的耦合性第76-92页
    4.1 研究背景第76页
    4.2 实验方法和数据预处理第76-77页
    4.3 方法理论第77-81页
        4.3.1 符号化联合熵第77-79页
        4.3.2 双滑动延时窗口第79-80页
        4.3.3 替代数据第80-81页
    4.4 结果分析第81-88页
        4.4.1 Henon序列分析第81-84页
        4.4.2 两种大脑活动下的同步耦合第84-85页
        4.4.3 两种状态下的延时耦合第85-86页
        4.4.4 所有测试者的统计结果分析第86-88页
    4.5 小结与讨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92-96页
    5.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第92-94页
    5.2 今后工作展望第94-9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工作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根际溶磷菌的溶磷效应及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下一篇:流动公共服务:内蒙古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