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特别没收的性质问题 | 第12-18页 |
1.1 关于特别没收性质的各种学说 | 第12-13页 |
1.1.1 国外关于特别没收性质的学说 | 第12页 |
1.1.2 国内关于特别没收性质的学说 | 第12-13页 |
1.2 特别没收性质之观点评析 | 第13-18页 |
1.2.1 关于强制措施说的评析 | 第14页 |
1.2.2 关于保安处分说的评析 | 第14-15页 |
1.2.3 关于刑罚说的评析 | 第15-18页 |
二、特别没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9页 |
2.1 对于特别没收中违法所得的认定 | 第18-21页 |
2.1.1 犯罪所得与违法所得的关系 | 第18-19页 |
2.1.2 犯罪所得的概念 | 第19-21页 |
2.2 对特别没收中犯罪工具的认定标准不明确 | 第21-27页 |
2.2.1 对“犯罪工具”内涵的各种主张 | 第22-23页 |
2.2.2 犯罪工具的特性 | 第23-25页 |
2.2.3 对犯罪工具的区别处理 | 第25-27页 |
2.3 对特别没收中的违禁品如何界定 | 第27-29页 |
2.3.1 违禁品的概念 | 第27-28页 |
2.3.2 违禁品没收的原则 | 第28-29页 |
三、特别没收制度的完善 | 第29-37页 |
3.1 准确定位特别没收及其对象范围 | 第29-31页 |
3.1.1 准确定位特别没收 | 第29-30页 |
3.1.2 明确特别没收的对象范围 | 第30-31页 |
3.2 增设犯罪工具的没收规则 | 第31-35页 |
3.2.1 明确犯罪工具的认定标准 | 第31-32页 |
3.2.2 设立没收犯罪工具没收补偿制度 | 第32-33页 |
3.2.3 建立应予没收犯罪工具没收不能的代替机制 | 第33-34页 |
3.2.4 引入没收犯罪工具的比例原则 | 第34-35页 |
3.3 增设违禁品的没收规则 | 第35-37页 |
3.3.1 违禁品没收的一般规则 | 第35-36页 |
3.3.2 违禁品没收的特殊规则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