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大底盘双塔楼连体结构概述 | 第10-13页 |
·大底盘双塔楼连体结构的工程应用、特点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的震害特点 | 第13页 |
·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研究概述 | 第13-20页 |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耗能减震装置的类型 | 第14-15页 |
·常用耗能减震装置的性能 | 第15-17页 |
·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 | 第17-20页 |
·双塔连体结构的耗能减震研究概述 | 第20-2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2页 |
2 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 | 第22-34页 |
·引言 | 第22页 |
·黏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 | 第22-28页 |
·线性模型 | 第22-23页 |
·Kelvin 模型 | 第23-25页 |
·Maxwell 模型 | 第25-26页 |
·Wiechert 模型 | 第26-28页 |
·安装黏滞阻尼器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结构质量的影响 | 第28页 |
·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 第28页 |
·对结构阻尼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安装方式及其支撑的设计和分析 | 第29-32页 |
·黏滞阻尼器的安装方式 | 第29-31页 |
·黏滞阻尼器连接支撑的设计和分析 | 第31-32页 |
·黏滞阻尼器的参数及其确定 | 第32-33页 |
·速度指数 | 第32页 |
·阻尼系数 | 第32-33页 |
·最大出力 | 第33页 |
·最大行程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大底盘双塔楼连体耗能减震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4-52页 |
·引言 | 第34页 |
·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特征值问题及其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振型数的选取原则和方法 | 第35页 |
·工程算例及其动力特性分析 | 第35-51页 |
·工程概况 | 第35-37页 |
·减震策略及阻尼器选择与布置 | 第37-38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38-39页 |
·双轴对称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9-45页 |
·单轴对称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5-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大底盘双塔楼连体耗能减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52-80页 |
·引言 | 第52页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52-54页 |
·黏滞阻尼器的等效线性化 | 第52-53页 |
·大底盘双塔楼连体耗能减震结构振型分解法 | 第53-54页 |
·反应谱与地震效应计算 | 第54页 |
·双轴对称大底盘双塔连体耗能减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54-66页 |
·连体两端刚接时双轴对称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58页 |
·连体两端铰接时双轴对称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58-61页 |
·连体一端铰接一端刚接时双轴对称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61-63页 |
·三种连接方式下双轴对称结构的减震效果对比分析 | 第63-66页 |
·单轴对称大底盘双塔连体耗能减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66-78页 |
·连体两端刚接时单轴对称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67-69页 |
·连体两端铰接时单轴对称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69-72页 |
·连体一端刚接一端铰接时单轴对称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72-74页 |
·三种连接方式下结构的减震效果对比分析 | 第74-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大底盘双塔楼连体耗能减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 | 第80-96页 |
·引言 | 第80页 |
·时程分析法理论 | 第80-83页 |
·地震波选取 | 第80-82页 |
·大底盘双塔楼连体耗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模型 | 第82页 |
·分析方法简介 | 第82-83页 |
·双轴对称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器参数分析及时程分析 | 第83-89页 |
·黏滞阻尼器阻尼系数的参数分析 | 第83-86页 |
·双轴对称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 | 第86-89页 |
·单轴对称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器参数分析及时程分析 | 第89-95页 |
·黏滞阻尼器阻尼系数的参数分析 | 第89-91页 |
·单轴对称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 | 第91-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6 大底盘双塔连体耗能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96-124页 |
·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96-101页 |
·Pushover 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96-97页 |
·MDOF 向SDOF 的转化 | 第97-98页 |
·性能点的确定 | 第98-99页 |
·Pushover 分析的实施步骤 | 第99-100页 |
·Pushover 分析中塑性铰的定义与指定 | 第100-101页 |
·等效阻尼比的计算 | 第101-108页 |
·结构自身等效阻尼比的计算 | 第101-104页 |
·安装黏滞阻尼器后结构等效阻尼比计算 | 第104-108页 |
·双轴对称结构Pushover 分析 | 第108-116页 |
·算例模型 | 第108页 |
·塑性铰的定义 | 第108-109页 |
·侧向加载模式的选择 | 第109-111页 |
·结构等效阻尼比的计算 | 第111-113页 |
·计算结果及性能评价 | 第113-116页 |
·单轴对称结构Pushover 分析 | 第116-123页 |
·算例模型、塑性铰定义及侧向加载模式的选择 | 第116-117页 |
·结构等效阻尼比的计算 | 第117-119页 |
·计算结果及性能评价 | 第119-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4-125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5-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