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面向孤岛模式的光伏微网同步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意义第9页
        1.1.2 课题来源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孤岛微网光伏微电源的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面向孤岛光伏微网的同步控制方法第10-14页
        1.2.3 有待解决的问题第14页
    1.3 研究目标第14页
    1.4 论文的组织与安排第14-16页
第2章 孤岛微网光伏发电的同步基础理论与技术第16-24页
    2.1 微网的基本概念第16-18页
    2.2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混沌行为判别方法第18-19页
    2.3 李雅普诺夫系统稳定性理论第19-21页
        2.3.1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义第19-20页
        2.3.2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别方法第20页
        2.3.3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第20-21页
    2.4 分岔与结构稳定性第21页
    2.5 微电源并网控制方法第21-23页
        2.5.1 αβ相对静止坐标系控制法第21-22页
        2.5.2 dq控制法第22-23页
        2.5.3 基于下垂特性的控制方法第23页
    2.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孤岛微网光伏微电源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第24-29页
    3.1 光伏微电源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第24-27页
    3.2 光伏微电源并联行为分析第27-28页
    3.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面向主从结构孤岛光伏微网的驱动-响应同步方法第29-38页
    4.1 驱动-响应混沌同步方法第29-30页
    4.2 面向孤岛光伏微网的驱动-响应同步模型与方法第30-35页
    4.3 驱动-响应同步稳定性证明第35-36页
    4.4 驱动-响应同步方法的仿真验证与评价第36-37页
    4.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5章 面向对等结构孤岛光伏微网的相互耦合同步方法第38-45页
    5.1 相互耦合混沌同步方法第38页
    5.2 面向对等结构孤岛微网的相互耦合同步模型与方法第38-42页
    5.3 相互耦合同步方法同步稳定性证明第42-43页
    5.4 相互耦合同步方法的仿真验证与评价第43-44页
    5.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总结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及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相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同步复合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多电机复杂网络模型的混沌行为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