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23页 |
1.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定义 | 第13页 |
1.2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关系 | 第13-14页 |
1.3 发病因素 | 第14页 |
1.4 评估手段 | 第14-16页 |
1.5 疾病治疗 | 第16页 |
2. 抗苗勒管激素的研究 | 第16-23页 |
2.1 抗苗勒管激素的发现及概述 | 第16-17页 |
2.2 抗苗勒管激素的生理作用 | 第17页 |
2.3 抗苗勒管激素的生理性表达 | 第17-18页 |
2.4 抗苗勒管激素检测优势 | 第18页 |
2.5 抗苗勒管激素临床应用 | 第18-2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生育期女性AMH相关因素分析 | 第23-35页 |
1.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3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23页 |
2.2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2.3 排除标准 | 第23-24页 |
2.4 研究对象分组 | 第2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1 定制调查问卷 | 第24页 |
3.2 调查方式 | 第24页 |
3.3 标本的采集与储存 | 第24页 |
3.4 标本的检测地点 | 第24页 |
3.5 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 第24-26页 |
4. 数据整理 | 第26页 |
4.1 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 第26页 |
4.2 AMH检测数据整理 | 第26页 |
5. 统计处理 | 第26-27页 |
5.1 统计学方法 | 第26-27页 |
5.2 统计软件 | 第27页 |
6. 结果 | 第27-32页 |
6.1 AMH ELISA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 | 第27-28页 |
6.2 正常育龄期女性血清AMH水平 | 第28-29页 |
6.3 各年龄组AMH比较 | 第29页 |
6.4 各临床基本数据描述 | 第29-30页 |
6.5 各临床特征组间差异 | 第30页 |
6.6 各临床特征与AMH水平的相关性 | 第30-32页 |
7. 讨论 | 第32-35页 |
7.1 正常育龄期女性血清AMH水平范围 | 第32-33页 |
7.2 AMH与相关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二补肾活血汤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干预作用 | 第35-4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2. 研究对象 | 第35-36页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35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35-3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3.1 分组方法 | 第36页 |
3.2 治疗用药 | 第36页 |
3.3 治疗方案 | 第36-37页 |
4. 观察指标 | 第37页 |
4.1 FSH、LH、E2、AMH水平 | 第37页 |
4.2 中医证候评分 | 第37页 |
4.3 临床疗效 | 第37页 |
5. 数据整理与统计处理 | 第37-38页 |
6. 结果 | 第38-40页 |
6.1 一般资料 | 第38页 |
6.2 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 第38-40页 |
7. 讨论 | 第40-43页 |
7.1 立法依据 | 第40页 |
7.2 补肾活血法的研究 | 第40-41页 |
7.3 补肾活血汤的方药分析 | 第41-42页 |
7.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第四部分 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