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断线作用的特高压输电铁塔动力效应及倒塌失效路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主要符号 | 第13-14页 |
| 1 绪论 | 第14-2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 1.2 连续倒塌的定义、成因和设计方法 | 第17-19页 |
| 1.2.1 连续倒塌的定义 | 第17页 |
| 1.2.2 连续倒塌的成因 | 第17-18页 |
| 1.2.3 抗连续倒塌的主要设计方法 | 第18-19页 |
| 1.3 输电塔线体系断线及动力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1.4.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2 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数值模拟 | 第24-40页 |
| 2.1 引言 | 第24页 |
| 2.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 2.2.1 有限元理论概述 | 第24-25页 |
| 2.2.2 非线性理论概述 | 第25-26页 |
| 2.2.3 结构动力学理论概述 | 第26-27页 |
| 2.2.4 结构数值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2.3 输电塔线体系概述 | 第28-29页 |
| 2.3.1 输电铁塔简介 | 第28页 |
| 2.3.2 输电塔线体系简介 | 第28-29页 |
| 2.4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 第29-35页 |
| 2.4.1 输电塔线体系模型简介 | 第29-30页 |
| 2.4.2 导(地)线模型 | 第30-32页 |
| 2.4.3 输电铁塔模型 | 第32-35页 |
| 2.4.4 绝缘子串模型 | 第35页 |
| 2.5 模态分析 | 第35-39页 |
| 2.5.1 输电塔模态分析 | 第35-37页 |
| 2.5.2 输电塔线体系模态分析 | 第37-39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特高压输电塔断线动力效应分析 | 第40-72页 |
| 3.1 引言 | 第40页 |
| 3.2 塔线体系自重作用下的静力求解 | 第40-41页 |
| 3.3 动力分析中的关键问题 | 第41-42页 |
| 3.3.1 测点布置 | 第41页 |
| 3.3.2 失效准则的定义 | 第41-42页 |
| 3.3.3 加载过程 | 第42页 |
| 3.3.4 积分时间步长的选取 | 第42页 |
| 3.4 输电塔断线动力效应分析 | 第42-63页 |
| 3.4.1 断一根导线的动力效应 | 第44-48页 |
| 3.4.2 断两根导线的动力效应 | 第48-53页 |
| 3.4.3 断三根导线的动力效应 | 第53-57页 |
| 3.4.4 断四根导线的动力效应 | 第57-61页 |
| 3.4.5 四种断线工况的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 3.5 断线冲击效应 | 第63-70页 |
| 3.5.1 冲击系数 | 第63-65页 |
| 3.5.2 冲击效应 | 第65-7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4 耐张段塔线体系参数的影响 | 第72-90页 |
| 4.1 引言 | 第72页 |
| 4.2 未断线档输电塔侧向刚度的影响 | 第72-77页 |
| 4.3 档距的影响 | 第77-84页 |
| 4.3.1 未断线档距的影响 | 第77-80页 |
| 4.3.2 断线档距的影响 | 第80-84页 |
| 4.4 线路转角的影响 | 第84-85页 |
| 4.5 悬挂点高差的影响 | 第85-8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 5 特高压输电塔倒塌失效路径分析 | 第90-102页 |
| 5.1 引言 | 第90页 |
| 5.2 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数值分析 | 第90-91页 |
| 5.3 特高压输电塔倒塌分析 | 第91-98页 |
| 5.4 断线张力分析 | 第98-10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102-103页 |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3页 |
| 6.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