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2页 |
1.1 涡轮流量计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涡轮流量计的应用 | 第12-19页 |
2.1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2.1.1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 第12页 |
2.1.2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2.2 涡轮式流量计数学模型 | 第13-16页 |
2.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3-15页 |
2.2.2 流量计算 | 第15-16页 |
2.3 涡轮式流量计特性分析 | 第16-19页 |
2.3.1 理想特性曲线 | 第16页 |
2.3.2 始动流量 | 第16-17页 |
2.3.3 实际特性曲线与流量变化关系 | 第17-18页 |
2.3.4 涡轮流量计特点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涡轮流量计特性分析 | 第19-25页 |
3.1 涡轮流量计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19-21页 |
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1-2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涡轮流量计结构优化 | 第25-71页 |
4.1 叶片数对涡轮流量计流场的影响 | 第25-32页 |
4.1.1 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25页 |
4.1.2 小流量下不同叶片数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25-28页 |
4.1.3 大流量下不同叶片数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28-31页 |
4.1.4 本节小结 | 第31-32页 |
4.2 前导流器倒角对涡轮流量计流场的影响 | 第32-38页 |
4.2.1 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4.2.2 小流量下不同前导流器倒角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32-35页 |
4.2.3 大流量下不同前导流器倒角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35-37页 |
4.2.4 本节小结 | 第37-38页 |
4.3 前导流器长度对涡轮流量计流场的影响 | 第38-44页 |
4.3.1 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38页 |
4.3.2 小流量下不同前导流器长度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38-41页 |
4.3.3 大流量下不同前导流器长度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41-44页 |
4.3.4 本节小结 | 第44页 |
4.4 后导流器倒角对涡轮流量计流场的影响 | 第44-50页 |
4.4.1 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4.4.2 小流量下不同后导流器倒角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44-47页 |
4.4.3 大流量下不同后导流器倒角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47-50页 |
4.4.4 本节小结 | 第50页 |
4.5 后导流器长度对涡轮流量计流场的影响 | 第50-57页 |
4.5.1 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4.5.2 小流量下不同后导流器长度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50-53页 |
4.5.3 大流量下不同后导流器长度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53-56页 |
4.5.4 本节小结 | 第56-57页 |
4.6 叶间顶隙对涡轮流量计流场的影响 | 第57-63页 |
4.6.1 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4.6.2 小流量下不同叶间顶隙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57-60页 |
4.6.3 大流量下不同叶间顶隙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60-63页 |
4.6.4 本节小结 | 第63页 |
4.7 叶片倾角对涡轮流量计流场的影响 | 第63-71页 |
4.7.1 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63页 |
4.7.2 小流量下不同叶片倾角时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63-67页 |
4.7.3 大流量下不同叶片倾角时的涡轮流量计流场及压损特性 | 第67-70页 |
4.7.4 本节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